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00篇 |
免费 | 1057篇 |
国内免费 | 80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024篇 |
航天技术 | 677篇 |
综合类 | 748篇 |
航天 | 1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245篇 |
2022年 | 299篇 |
2021年 | 310篇 |
2020年 | 300篇 |
2019年 | 315篇 |
2018年 | 206篇 |
2017年 | 263篇 |
2016年 | 288篇 |
2015年 | 299篇 |
2014年 | 327篇 |
2013年 | 318篇 |
2012年 | 366篇 |
2011年 | 334篇 |
2010年 | 329篇 |
2009年 | 281篇 |
2008年 | 299篇 |
2007年 | 263篇 |
2006年 | 208篇 |
2005年 | 222篇 |
2004年 | 223篇 |
2003年 | 191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76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11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104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84篇 |
1989年 | 64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1.
从加工方法,加工参数,工装夹具等方面对薄壁、薄板类零件的加工进行深入探讨,有效地解决了薄壁、薄板类零件的加工,为今后进行此类零件的加工进行了有益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12.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4,(2):44-49
应用CFD方法对不同收缩型面设计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采用伯努利双扭线进气结构,收缩段后直段区域径向马赫数梯度较大,收缩段出口附近壁面静压变化剧烈,压力损失较大;②无伯努利双扭线进气结构,双三角函数收缩型面(DTC)壁面静压变化率较小;③不同工况下,伯努利双扭线和圆柱-四次曲线-圆锥-四次曲线组合收敛曲线(CQCQ)型线组合、伯努利双扭线和DTC型线组合、仅CQCQ型线、仅DTC型线四种结构,壁面附面层厚度在收缩段出口基本一致;④进行大流量发动机试验,高空台可参考选用仅CQCQ型线和仅DTC型线作为亚声速进气结构。 相似文献
113.
缩短跨洲越洋长途旅行的飞行时间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超声速民用客机为这种日益增长的缩短飞行航时的需求提供了可能。本文阐述了一类超声速长航程民用客机的气动布局学设计和性能评估结果,其巡航马赫数为1.6,巡航高度为15km。采用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自主研发的ARI_OPT、ARI_OVERSET和ARI_Boom程序分别开展了气动优化设计、计算流体力学(CFD)性能计算和声爆特性评估,给出了其在巡航条件下的气动特性和声爆水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下一步发展超声速长航程民用客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4.
115.
融合机床精度与工艺参数的铣削误差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弥补现有五轴联动数控铣床加工飞机结构件的加工精度评估系统的不足,提出利用机床精度检测数据和零件特征及其工艺参数来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飞机结构件加工误差预测模型。通过完成训练的网络权值分布,计算出各输入指标对最后评估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分析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经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得到的结果和样本零件的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数据基本吻合,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有效性。该评估模型能够有效地融合机床精度检测数据和零件特征及其加工工艺参数,对飞机结构件的铣削加工误差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6.
117.
本文介绍了飞机战斗恢复力的主要特征,着重探讨了设计中提高飞机战斗恢复力的措施,旨在为以后飞机设计方案论证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8.
119.
拉脱破坏是复合材料结构机械连接接头破坏的一种模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拉脱疲劳累积损伤的扩展过程,并应用累积损伤理论定义和测定了损伤参数,提出了损伤极限的概念,简单阐述了损伤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120.
不同尾翼灵巧子弹气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伞灵巧子弹稳态扫描的必要条件出发,设计了轴向折叠和径向折叠两种尾翼类型的子弹气动外形。设计了模型和实验装置,进行了小迎角低速风洞实验。获得了模型在固定和旋转条件下的气动力数据,测量了模型在气动力作用下的转速,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模型采用轴向折叠尾翼,能够设计足够有效的迎风面积和增阻效果良好的翼面形状,维持较为稳定的转速,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采用径向折叠尾翼的模型,增阻效果不明显,稳定旋转能力较差。实验结果为无伞灵巧子弹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