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0篇
航空   411篇
航天技术   81篇
综合类   42篇
航天   1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71.
李传鼎 《航空学报》1991,12(4):175-178
1.实验方法 试样为空心薄壁圆筒(图1),材料为30CrMnSiNi2A。实验在北京科技大学力学测试中心的MTS809型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上进行。将拉扭引伸仪装卡在试样上,采用对称的闭环应变控制,拉压轴向线应变比R_g=—1,扭转剪应变比R_γ=—1,拉扭同相加载,采用  相似文献   
272.
采用分级加载技术对30CrMnSiA氢脆敏感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不同强度、电镀参数、镀前处理和镀后处理状态的试样进行了氢脆敏感性试验,并与200h恒载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分级加载方法可快速评价材料的氢脆敏感性,提出了采用分级加载方法进行氢脆敏感性定量评价的参数。  相似文献   
27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结构快速循环(短周期)蠕变分析方法。应用本文的方法可以较快速地得到结构在热和机械载荷联合循环作用下的稳定状态的解答,由此可以方便地预测结构非弹性变形的发展趋势,以及计及蠕变影响的寿命。本文对方法作了简要的理论推导,介绍了我们最近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复杂结构有限元公式系统和求解过程。最后应用二个数值例子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解的特性,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4.
16通道随动加载系统的设计思想基于二级计算机管理系统,即管理级PC机和主控级工控机。该系统提供了对试验姿态控制时被动点载荷超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75.
对航空铝合金2524-T3和7075-T62薄板分别进行了4种不同冲击能量的低速冲击试验,并对冲击后薄板进行了静力拉伸、恒幅加载疲劳性能及块谱加载疲劳寿命试验,研究了冲击凹坑尺寸(或冲击能量)对静力性能、疲劳强度以及疲劳寿命的影响;根据断口形貌和试验观察,分析和讨论了冲击对疲劳特性和损伤机理的影响。为估算冲击后薄板谱载疲劳寿命,在试验基础上提出新的冲击后薄板疲劳性能S-N-Kt表征模型,采用新模型处理试验数据,得到的理论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基于Johnson-Cook本构方程,建立了冲击后铝合金薄板的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冲击凹坑附近的残余应力和应力集中;利用冲击后薄板疲劳性能S-N-Kt模型,预测了冲击后的航空铝合金2524-T3和7075-T62薄板的块谱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精度可接受。  相似文献   
276.
为了解决涡轮转子叶片在温度、离心力和气动/噪声联合载荷作用下的疲劳强度问题,开展了高低周复合载荷谱分解方法和基于高低周载荷的全时域蠕变损伤累积模型研究,提出了同时考虑蠕变损伤、低周疲劳损伤和高周疲劳损伤的耦合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同时,通过正交载荷解耦和耦合载荷协调加载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开发了高温环境下的高低周复合疲劳试验平台。最终,基于设计的涡轮叶片模拟件,完成了耦合疲劳寿命预测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试件的耦合疲劳寿命试验结果分散系数为1.01,耦合疲劳寿命的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小于24%,从而验证了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正确性,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疲劳强度设计和验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77.
一种攻击大机动目标的组合导引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郭鹏飞  任章 《宇航学报》2005,26(1):104-106,111
在分析经典导引律和现代导引律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可获的制导信息,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导引律,由比例项和前置角项组成,力图综合经典导引律和现代导引律的优点,结构简单,易于工程实现,并在基于目标大机动规避的假设下给出了机理解释;通过仿真验证,此方法具有末段弹道平直的优点。  相似文献   
278.
基于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的航天器大角度姿态机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航天器大角度姿态机动,提出了一种新的单神经元自适应比例积分差(PID)控制器设计方法。基于误差二次型最优理论推导出相应的单神经元输入权值参数调整算法,并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所设计的控制器结构简单、计算量小、鲁棒性好,能更好地适应航天器模型的不确定性,易于在轨实现。数学仿真结果验证控制器有效。  相似文献   
279.
具有最小航向误差的变结构导引规律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侯明 《上海航天》1999,(3):18-23
研究了具有最小航向误差的变结构最优制导问题,选择滑动面函数是航向误差和视线角速度的函数,得到的变结构制导规律由变增益比例导引项、航向误差项以及补偿项组成,弹道收敛性好。在拦截点以前,制导进入滑动模态,在滑动面上,变结构制导规律呈现平行接近法导引性质,具有最小的脱靶量和最低的控制能量要求,仿真结果证实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280.
空间拦截的目标攻击点制导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红外被动制导的性能,设计了一种目标攻击点导引算法.在获得目标的距离、速度等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交战双方几何关系实现目标自适应制导算法,引导导弹飞向预定的攻击点,而不是跟踪点.实验仿真结果证明了这一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