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7篇 |
免费 | 727篇 |
国内免费 | 19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709篇 |
航天技术 | 159篇 |
综合类 | 265篇 |
航天 | 2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96篇 |
2020年 | 101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99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19篇 |
2013年 | 90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21篇 |
2010年 | 96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高温射流冲击大丝束碳纤维实验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研究大丝束碳纤维在射流冲击作用下的展纤机理,设计了高温射流冲击试验装置。通过正交试验,并引入极差这一指正参数,参数化地分析了热气流喷距、纤维丝束跨距和纤维丝束张力对展纤效果的影响。建立高温射流流场的三维CFD模型,通过实验与仿真对比分析射流中心轴线上的速度分布来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获得流场中心平面上的速度分布云图,并对高温射流冲击作用下纤维壁面的压力和温度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CFD仿真和射流冲击试验的结果较好地吻合,通过分析结果得出适合于48K大丝束碳纤维展纤的最优工艺参数。当在喷距为80 mm,纤维跨度为100 mm,砝码质量为15 g条件下进行展宽,纤维铺展均匀,展宽效果最佳,宽度可达到50 mm。 相似文献
392.
针对膨胀循环发动机起动过程的计算问题,基于模块化建模方法,研究了各组件的数学和仿真模型,运用Simulink工具箱,编制了针对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起动过程计算所需的各个模块库。在此基础上,对膨胀循环发动机系统的起动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起动过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93.
394.
复合材料副反射器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天线构件可减轻天线重量,提高天线性能。讨论了研制天线副反射器采用低膨胀合金(殷钢)模具材料的必要性。通过对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结构分析及加工工艺研究,论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副反射器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在制定合理、先进的工艺规程基础上,解决了模具制造过程中殷钢材料切削加工和热处理工艺等工艺技术难题。研制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天线副反射器模具表面精度达0.028mm(r.m.s.)。 相似文献
395.
传统尖尾缘翼型通过控制迎角,综合利用襟翼、缝翼来改变升力,升力对迎角变化的时间响应历程可以用Wagner函数来描述,而内吹式襟翼(IBF)主要通过控制分离来拓展最大升力,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调节射流强度改变驻点位置和环量来对升力进行有效控制,其升力随吹气动量变化的时间响应尺度是否与传统尖尾缘翼型相同还不是很清楚。本文主要研究内吹式襟翼升力响应过程,并将其与传统尖后缘翼型升力响应特性进行对比。首先通过某襟翼偏角为30°的双圆弧环量控制翼型对数值方法进行验证,再对某最大厚度为18%弦长的亚声速翼型内吹式襟翼定常吹气控制下的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其中的瞬态特征。结果表明内吹式襟翼环量控制翼型对激励响应的时间依赖特征与Wagner函数有很好的相互关系,并可以用该函数来描述。 相似文献
396.
397.
在激波风洞中研究了激波与边界层之间相互作用对双燃式冲压发动机进行道和燃烧室冷态内部流场的影响,实验发现与现在进气道中,激波与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两侧均为超声速流的滑移面。 相似文献
398.
基于合成射流的旋翼翼型动态失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直升机旋翼工作环境下来流速度和迎角(Angle of attack,AoA)耦合引起的动态失速问题,建立了基于合成射流的旋翼动态失速控制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运动嵌套网格方法,通过对翼型的平移和旋转实现变来流速度-变迎角的耦合。以积分形式的雷诺平均N-S方程为主控方程,空间离散使用Roe格式,时间离散为隐式LU-SGS方法,以OA209翼型为研究对象,在翼型上表面放置合成射流激振器,开展了射流位置、动量系数、无量纲频率以及偏角等参数对轻度失速、深度失速下翼型动态失速控制的研究。研究发现,轻度失速下,射流位置靠近气流分离点时(20%c附近,c为翼型弦长),对逆压梯度引起的轻度失速控制效果最佳。深度失速下气流分离点虽在5%c之前,但射流位于前缘分离泡后端(10%c附近)时控制效果较好。大迎角需要较大的动量系数才能有效控制。射流频率对涡结构的尺寸和数量会产生一定影响,能改变气动特性波动幅度。较小的射流偏角对轻度失速的控制更有效,而深度失速则需要较大的偏角。 相似文献
399.
为解决发动机点火包线小于飞行包线的实际问题,提供等离子体点火技术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工程应用新思路,论文设计了一种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实验研究了放电特性和射流特性。结果表明,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与空气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相比,在提升射流能量降低电源功率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电流相同时通入甲烷在较大流量时可减小驱动电源功率,总流量为44L/min时,减幅可达14.99%;同时预燃式等离子体射流较空气等离子体射流稳定,且射流长度增加,扩大了点火面积,有利于点火。 相似文献
400.
进气道载荷的预示和限制是超声速飞行器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以典型颌下进气超声速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气道流场进行数值仿真,研究不同马赫数、攻角、侧滑角及余气系数条件下的进气道压力特性;针 对进气道压力工程估算及设计需求,使用无量纲和解耦的方法,对进气道压力经验公式进行拟合;反算飞行试 验中的进气道压力,并与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进气道压力随马赫数增大而增大,随余气系数增大而 减小;正常工作包线内,较小的攻角、侧滑角对进气道压力影响不明显;进气道压力经验公式计算值与飞行试验 测量值符合较好,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