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6篇 |
免费 | 228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88篇 |
航天技术 | 111篇 |
综合类 | 67篇 |
航天 | 1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篇 |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51.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在安装过程中大多实行人工安装、定位不精确等问题,在研究其自动化安装方法中,针对航空发动机安装工位的检测需求,提出了一种残差网络与膨胀卷积相融合的SSD改进算法(R-D SSD)。将经典SSD模型的主干网络VGG16替换为残差网络ResNet-101,并增加其输出特征图上的预选框数量,解决了原始算法对底层特征抓取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弥补了对小目标检测效果较差的缺陷;利用膨胀卷积扩大网络的感受野,获取足够的安装工位边缘特征细节信息,在不改变网络结构的同时,保证了模型良好的实时性和对目标的检测精度。实验表明:对于小目标数据集和整个数据集,R-D SSD算法的平均检测精度较原始算法分别提高了8.6%和4.0%,可以满足航空发动机安装时平均检测精度不低于85%的要求。 相似文献
752.
研究了仅有两个独立控制力矩的轴对称欠驱动刚性航天器的可行轨迹生成问题。首先,由系统模型推导出轴对称欠驱动航天器可行轨迹必须满足的状态约束条件;其次,基于轴对称欠驱动航天器的微分平滑特性,提出了一种可行轨迹生成算法。该算法针对欧拉角姿态描述的系统模型,不仅能够有效地简化系统平滑变换中的奇异点避让问题,而且即使是在大角度机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轴对称欠驱动航天器的姿态角速度和相应的控制输入力矩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这使得欠驱动航天器后续的轨迹规划和轨迹跟踪等算法的在线实际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53.
通过在2m×2m超声速风洞开展横向喷流静态测力和油流显示试验,获取了来流马赫数为1.5~4.0、迎角为-8°~27°、喷流静压比为5~17.6及不同喷口位置等参数对横向喷流干扰的影响规律,结合数值模拟获取了模型表面极限流线和喷口附近干扰流场结构,进而研究了导弹模型强迫运动下的横向喷流干扰特性。结果表明:在模拟参数范围内,位于导弹模型后体的横向喷流均产生有利干扰;来流马赫数越大,干扰放大因子随迎角变化越剧烈,静压比升高导致干扰放大因子减小,“单独向上喷流”干扰程度大于“单独向下喷流”;强迫运动条件下基本气动特性和干扰均出现动态迟滞,干扰放大因子尤其在大迎角和下俯过程中明显偏离固定迎角值,表明模型运动对横向喷流干扰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54.
基于位势函数的欠定盲源分离识别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观测器数目小于源信号数目的欠定盲源分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位势函数的稀疏信号欠定盲源分离方法,该方法从能量的观点出发,通过构造位势函数,将寻找混合信号在直线方向上的聚类问题转化为寻找累积位势函数的局部极大值问题,从而准确的估计出源信号数目和混合矩阵,克服了通常的基于k-means聚类的混合矩阵估计法需预先给定源信号数目的缺点.利用仿真信号检验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基于信号频域稀疏性假设,将该方法应用于欠定条件下的滚动轴承振动故障信号的盲分离,较好地分离出了故障信号. 相似文献
755.
通过考察旋翼洗流对发动机喷流的影响来研究直升机发动机喷流的流动形式.首先应用自由尾流分析技术来计算旋翼尾迹和发动机绕排流空间的洗流速度.然后计算发动机的喷流轨迹,喷流截面形状和喷流物理参量,所得结果可以为预测直升机的温度分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6.
对色行器落角与撞击时间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包括带落角约束的导引问题、带时间约束的导引问题、带落角与时间约束的导引问题、剩余时间估计问题和欠驱动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针对速度不确定飞行器落角与时间控制问题,从航路规划的角度提出了几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7.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零迎角跨声速来流下战斗机后体流场,并进行后体外形的减阻优化设计。通过数值求解二维轴对称Navier-Stokes方程、k-ωSST湍流模型和气体组分方程,研究战斗机后体绕流与尾喷流相互耦合的流场特性,对三种欠膨胀喷管压比下的喷流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对比多组分气体喷流和理想气体喷流对后体阻力的影响。采用梯度法对轴对称后体外形进行减阻优化设计,提出一种优化设计加速算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逐步增加设计控制点个数并根据外形曲率合理分布设计控制点的位置,从而改善梯度法的优化效率。计算结果发现,超声速喷流会在后体尾部附近形成复杂的波系结构;与组分气体喷流相比,采用理想气体作为喷流介质时的后体阻力系数略高;在跨声速来流状态下,后体阻力系数值随喷压比的增大而减小。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的后体阻力系数可以降低13%左右;与一次性均匀分布优化控制点的梯度法优化方法相比,采用提出的优化加速算法可以缩短优化计算时间40%左右,并且可以提高优化设计的精度。 相似文献
758.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对来流马赫数2.9、24°压缩-膨胀折角构型中激波与湍流边界层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膨胀折角法向高度对激波干扰区以及下游平板边界层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高度足够大时,激波干扰区内未受下游膨胀波的影响,此时的流动特征与传统的压缩折角干扰构型一致。高度较小时,脱体剪切层的再附过程受到下游膨胀波的加速影响,导致再附点向上游移动,分离泡发生剧烈收缩。对上、下游平板湍流边界层应用了平均摩阻分解技术,比较了湍流边界层在平衡和非平衡状态下的差异。分析发现,膨胀折角区域的高摩阻现象主要与摩阻分解后的Cf1项与Cf3项相关。高度变化对Cf1项影响较小,而对Cf2项影响显著。高度变化体现在:下游平板上G9rtler涡结构强度以及层流化现象对Cf2项贡献的差异。 相似文献
759.
760.
为研究固体火箭点火超压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子,以Ariane 5火箭固体助推器1/35缩比模型为研究对象,〖JP+1〗基于可压缩气体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建立固体火箭尾焰流场的数学模型。同时,使用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表征尾焰复燃反应,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火箭尾焰流场控制方程,得到箭体尾部近场的点火超压幅值与分布情况。与试验数据比较,数值结果较好的反映了点火超压的过程特性。进而,采用该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研究了点火超压的影响因子。计算结果表明,尾焰复燃反应对点火超压的影响较小,与无复燃反应的计算结果比较,点火超压的峰值相对变化幅度不大于1.85%,点火超压的波形与分布特性的变化可以忽略;建压速率越快,点火超压峰值越大,且呈非线性比例关系增长;喷管膨胀比主要影响点火超压的波形,对其峰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