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48篇 |
免费 | 1083篇 |
国内免费 | 68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487篇 |
航天技术 | 672篇 |
综合类 | 533篇 |
航天 | 12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173篇 |
2022年 | 226篇 |
2021年 | 230篇 |
2020年 | 247篇 |
2019年 | 242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217篇 |
2016年 | 250篇 |
2015年 | 244篇 |
2014年 | 280篇 |
2013年 | 294篇 |
2012年 | 377篇 |
2011年 | 367篇 |
2010年 | 303篇 |
2009年 | 371篇 |
2008年 | 322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222篇 |
2004年 | 173篇 |
2003年 | 181篇 |
2002年 | 178篇 |
2001年 | 167篇 |
2000年 | 125篇 |
1999年 | 120篇 |
1998年 | 119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108篇 |
1995年 | 108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73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49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32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了研究火焰筒上孔阵排列和偏转角对多斜孔壁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将多斜孔壁冷却结构应用到航空发动机的燃烧室火焰筒壁上,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孔阵排列和不同偏转角的共6种多斜孔结构对火焰筒壁的冷却效果,包括有效温比和对流换热系数的比较。结果表明:在燃烧室上,孔阵排列对多斜孔壁冷却效果的影响与平板模型的规律一致,叉排孔阵排列优于顺排孔阵排列,孔排周向位移找到了冷却效果较好时的孔排周向位移值;在火焰筒前端,偏转角的选取应考虑到旋流器对流场的影响,而在火焰筒后端,偏转角为0°的冷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2.
内喷管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内喷管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对应着同一个内喷管的三种不同间隙宽度的塞锥。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不同间隙宽度的线性塞式喷管在不同工况下的流场和性能。比较了不同间隙宽度对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内喷管间隙会增大线性塞式喷管的面积比和设计压比;内喷管间隙变宽,塞锥表面的压强下降,塞式喷管的性能下降,间隙宽度增大一倍,塞式喷管性能下降1%~3%。另外在计算过程中发现,内喷管的性能是整个线性塞式喷管性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了整个塞式喷管性能的三分之二以上。 相似文献
33.
34.
35.
为了探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及出口射流参数对圆柱绕流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首次对合成双射流控制水下圆柱绕流流动分离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保持激励器出口射流振幅不变的条件下,出口射流频率等于尾迹涡脱落特征频率时,射流控制作用与绕流流场耦合效果最好,控制流动分离效果最佳;保持出口射流频率为尾迹涡脱落特征频率时,在数值计算测试范围内,随着射流振幅的增大,射流对于流场的动量掺混能力增强,控制效果也随之增强。机理分析表明:合成射流位于前驻点的控制,主要通过在圆柱前缘形成虚拟气动外型来达到减阻控制的效果;而合成射流位于后驻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增强回流区的动量掺混来提高回流区抑制分离的能力,从而达到减阻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36.
开发了一种用于计算进气总压周向畸变对涡喷/涡扇发动机气动稳定性和主要性能参数影响的软件。该软件利用综合畸变指数来描述进气畸变,实现了以往只有通过畸变试验才能进行的对进气畸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7.
38.
钛合金锻造模拟成形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会喜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55-58
高温变形过程导致金属微观组织发生一系列演变,并决定了产品的力学性能。根据预定的工艺参数,模拟产品的热成形过程并预报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是钛合金锻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9.
三维磁流体力学(MHD)数值模拟是行星际太阳风研究的重要手段.本文发展了一种由多种观测数据驱动的三维行星际太阳风MHD数值模型.模型的计算区域为0.1AU到1AU附近,使用Lax-Friedrich差分格式在六片网格系统中进行数值求解.边界条件中磁场使用GONG台站观测的光球磁图外推获得,密度通过LASCO观测的白光偏振亮度反演得到,速度根据以上两种观测数据并利用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的方法得到,温度通过自洽方法根据磁场和密度导出.利用该模型模拟了第2062卡灵顿周(CR2062)时期的行星际太阳风,模拟结果显示出丰富的观测特征,并与OMNI以及Ulysses的实际观测值符合得较好.该模型可用于提供接近真实的行星际太阳风,有助于提高空间天气预报的精度.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