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28篇 |
免费 | 761篇 |
国内免费 | 58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290篇 |
航天技术 | 631篇 |
综合类 | 549篇 |
航天 | 1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184篇 |
2022年 | 227篇 |
2021年 | 236篇 |
2020年 | 228篇 |
2019年 | 230篇 |
2018年 | 177篇 |
2017年 | 194篇 |
2016年 | 226篇 |
2015年 | 207篇 |
2014年 | 234篇 |
2013年 | 187篇 |
2012年 | 251篇 |
2011年 | 239篇 |
2010年 | 237篇 |
2009年 | 190篇 |
2008年 | 224篇 |
2007年 | 214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82篇 |
2003年 | 142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122篇 |
2000年 | 90篇 |
1999年 | 90篇 |
1998年 | 108篇 |
1997年 | 75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50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RMS系列特种复合材料的工艺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RMS060在生产中出现的孔隙率不合格现象,从工艺参数、工艺过程及辅助材料等各个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影响孔隙率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并找出了问题解决途径,为今后复合材料的生产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3.
124.
变化缓变参数的自动判读是实现火箭测试数据自动判读的难点,已有的研究采用曲线拟合的思路进行判读,但拟合过程相当复杂,且不同的测试流程存在不同的拟合曲线,工作量极大.为提高判读效率,从变化缓变参数的物理意义出发,提出通过判别参数测量值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来实现变化缓变参数自动判读的方法.该方法对测量值序列进行先归一再累加生成的处理方式,克服了遥测系统测量误差对相关系数计算的影响,保障了判读准确性,同时减少了建立判读知识库的工作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运用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5.
航空发动机叶片高频模态阻尼的实验测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ASA Rotor37叶片为对象,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高频模态阻尼比的实验测试方法.实验分析和数值计算均说明:在随机声激励下获得频响曲线将包含由支撑结构振动造成的峰值.基于此提出在支撑结构上布置多个传感器的实验方案,并以支撑结构的振动峰值位置和能量相对大小来判定叶片振动主导的振动峰值.用小波阈值收缩法和曲线拟合法对这些振动峰值进行了降噪和模态阻尼比识别,给出了实测模型在10kHz内“叶片主导振动”的模态阻尼比.结果表明:一般的结构金属材料条件下,叶片结构的高频模态阻尼比的数量级小于1%,且随频率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6.
起落架缓冲性能仿真与参数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ADAMS调用LE500飞机主起落架CATIA-V5模型,建立了缓冲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对LE500主起缓冲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与系统参数优化,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参数优化设计有效地降低了起落架过载。 相似文献
127.
涡流管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热端管管长、分离室直径、冷孔板孔径等主要结构参数对涡流管的制冷制热性能的影响。实验中以空气为介质分别对不同结构参数涡流管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热端管管长、分离室直径以及冷孔板孔径等参数对涡流管制冷制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热端管长度有利于涡流管的能量分离;在大冷流率下,大直径涡流管的制冷性能优于小直径涡流管;冷孔板孔径愈小,涡流管的制冷制热效应都愈好,在冷孔板孔径与热端管内径之比为50%时,取得最佳的制冷制热效应。 相似文献
128.
搭建薄液膜厚度测量与控制装置,采用微距参比电极后置法组建三电极体系,测量了厚度为100 μm的3.5wt% NaCl液膜下2A12铝合金、TC18钛合金和30CrMnSiNi2A高强钢的极化曲线和耦合体系的电偶电流;建立了基于薄壳电流分布的Comsol腐蚀仿真模型,得到了100 μm液膜下电极电位分布和电流密度分布图,通过对电极表面进行局部电流面积分计算得到了其电偶电流,对不同电极进行了面积的参数化扫描,讨论分析了不同面积比对于电偶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仿真模型得到的电偶电流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在2A12/30CrMnSiNi2A/TC18多电极体系中2A12充当阳极,TC18/30CrMnSiNi2A充当阴极,且阴阳极极性不随面积比的变化而发生转变,电偶电流主要集中在30CrMnSiNi2A与2A12之间,电偶电流与TC18面积呈线性关系,其对数与2A12和30CrMnSiNi2A面积的对数之间呈线性关系。利用建立的仿真模型对模拟搭接件大气腐蚀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发现垫圈、2A12与30CrMnSiNi2A偶接接缝处及2A12与TC18偶接铆钉处电流密度分布更为集中,易发生腐蚀,与暴晒试验结果相符,说明该仿真模型对于多电极偶接的腐蚀分布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9.
建立了基于航空煤油重整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涡轮发动机(SOFC-GT)混合动力系统仿真模型,比较了两种回热方式的重整装置以及不同涡轮布置位置时的系统性能变化,优选出最佳的混合动力系统架构。进一步分析了压气机压比、燃料利用率、燃油流量以及空气流量等运行参数对SOFC-GT混合动力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点工况下,最佳混合动力系统的发电效率能达到45%,体现出良好的系统性能;当燃料利用率为0.82时混合动力系统的效率和功率最高;随着燃油流量(0.051 1~0.058 4 mol/s)的增加,混合动力系统的效率和功率均增加;而随着压气机压比(2.5~3.3)或者空气流量(37~44 mol/s)的增加,混合动力系统的效率和功率都减小。 相似文献
130.
EMI测量接收机作为电磁兼容测试中的关键仪器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该类仪器的脉冲响应校准所用的标准源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内尚无可替代的标准脉冲信号产生器。介绍一种用于EMI测量接收机脉冲响应校准的标准脉冲信号产生方法,首先建立标准脉冲信号的参数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分析和仿真,验证其符合CISPR 16-1-1标准的要求,之后搭建实验系统,利用标准脉冲信号生成软件控制任意脉冲信号发生器输出标准脉冲信号并对其进行补偿修正,获得符合CISPR 16-1-1标准要求的标准脉冲信号,该信号可用于EMI测量接收机脉冲响应的校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