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26篇
航空   513篇
航天技术   172篇
综合类   80篇
航天   23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从产品开发、强化企业竟争力和国际市场竞争教训等角度,认识当代制造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从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出发,发展制造技术应在认识上确立系统工程观念、在技术上增强柔性应变能力和在管理上推行“同时工程”。  相似文献   
972.
973.
任亿君 《推进技术》1985,6(2):39-42
文章结合液浮喷管初步探索工作,简要地介绍了研究中所遇到的一些有关基本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进行了初步讨论。文章强调了胶囊的研制是液浮喷管技术的基础和关键,液浮喷管的最突出优点是作动力矩小。对液浮喷管的使用,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74.
975.
976.
任亿君 《推进技术》1986,7(4):39-45
本文侧重分析美国液浮喷管技术研究的特点及使用情况,并简要介绍其过去和现状,对它的今后发展也略作展望,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7.
飞机登机门提升机构卡滞工况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舱门机构卡滞是机构运行时较为常见的状况,对于带有分时凸轮的机构来说,纯刚体假设的结果会产生非常大的计算误差。以某机型前登机门提升机构为例,采用ADAMS柔性体分析方法进行仿真,计算出机构内部载荷,分析各个构件的应力,并辅以试验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柔性体假设对于机构分析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8.
针对存在负载变化、建模误差和摩擦干扰的柔性关节空间机器人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奇异摄动的神经网络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首先,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和动量矩守恒定理建立柔性关节漂浮基空间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其次,通过奇异摄动理论将动力学模型近似分解表征为刚性的慢变子系统和柔性的快变子系统,针对于慢变子系统,设计基于神经网络补偿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器;针对于快变子系统,设计柔性补偿器和力矩微分反馈抑制器;最后,基于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是有效的,且在柔性补偿器失效的情况下,采用独立的神经网络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能够抑制弹性振动,并精确跟踪期望轨迹。  相似文献   
979.
微型飞行器在军、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柔性翼是提升微型飞行器的气动性能的有效方法。为了更好地对柔性翼进行控制,对柔性翼变形和振动特性及其对气动力的影响进行了同步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刚性翼,柔性翼使失速迎角推迟了6°,最大升力系数提升了47.4%,升阻比提高了17.8%。柔性翼的周期性振动除了迎角0°~2°呈现大振幅、小静变形特征外,振动的振幅随着迎角增加经历无明显波峰、三波峰到单波峰的转换。升力系数最大时对应的薄膜变形、振动振幅均达到最大。此外,变形最大的弦向位置随迎角的变化决定了俯仰力矩的特性。据此提出了施加弯度和特定频率的振动激励来提升气动性能的主动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80.
针对柔性机械臂在定位运动或外部扰动产生的持续振动,影响定位精度和操作性能的问题.以两杆柔性机械臂实验平台为基础,采用安装在两柔性臂末端的加速度计作为振动信号传感器,以伺服电机作为振动控制驱动器,对柔性臂转动过程中由于电机力矩驱动产生的弹性振动,采用比例控制和非线性控制算法进行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加速度反馈的抑制两杆柔性机械臂振动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