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9篇
航空   285篇
航天技术   67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15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机载软件,即安装在飞机上作为飞机型号设计组成部分的软件,其构型管理活动贯穿从研发、集成、试验,到批产直至交付客户整个飞机研制的生命周期。如何对不同架次、不同构型的机载软件进行构型控制,是民用飞机研制和取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82.
利用当前航空企业的信息化环境,建立 Windchill 与 CATIA 之间的构型管理协同研制平台。在此平台上,把设计生成的产品 EBOM 通过 LCA 交互到 Windchill 环境下,实施产品构型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通过对产品结构进行构型标识,构型信息的完善和构型项的划分,生成以构型项为主的构型结构树(CIBOM)。通过协同研制平台启动实施构型的更改管理和控制,并对构型的原始状态和构型的更改状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跟踪,以生产实践中产品的生产和装配来验证构型信息的一致性和规范性,在此环境下实现构型管理的各个业务流程的循环,最终实现无纸化构型管理。  相似文献   
383.
包恒  周进  潘余 《推进技术》2014,35(1):1-7
为了研究覆盖板长度、凹腔深度、凹腔长深比和来流马赫数对部分覆盖型凹腔流场的影响,采用二维耦合隐式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对部分覆盖型凹腔的流场进行了数值仿真。发现覆盖板长度对自由来流没有明显影响;长深比是影响不同深度凹腔的覆盖区质量交换的主要因素;覆盖区质量交换随着长深比增大而减少;来流马赫数增加,凹腔覆盖区的质量交换下降;与大长深比凹腔相比,小长深比凹腔的覆盖区质量交换受长深比和来流马赫数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84.
针对在役飞机服务构型管理数据的特点.构建SBOM产品结构的三层模型。并详细介绍了SBOM顶层、构型层、底层产品结构的规划方案,实现在役飞机服务构型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385.
张均锋  穆丹  卞祥德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11):2401-2407
通过建立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对不同尺寸冷却通道的主动冷却薄壁燃烧室结构瞬态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给出了主动冷却燃烧室的瞬态温度场分布及其演化.再采用有限元法计算燃烧室的热应力和应变,从而揭示了冷却通道几何参数及内部煤油体积流量对燃烧室薄壁结构最高温度和热应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充分发挥煤油冷却效果前提下,冷却通道距离燃烧室内壁距离越近,所需煤油体积流量越大,而燃烧室结构热应力在10s左右达到最大值,设计时应着重考虑这段时间内的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386.
在民用飞机研发过程中,构型差异管理是适航验证类试验/试飞过程中进行的必要动作,用以评估当前设计构型能否满足试验/试飞进行的要求以及试验/试飞的适航代表性。从单机设计构型要求、适航验证类试验/试飞要求、型号设计构型、单机设计构型以及实物状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适航验证类试验前后飞机的各类构型差异,并提出了构型差异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387.
苏飞  翟光  张景瑞  张尧 《航空学报》2016,37(9):2809-2819
提出了圆轨道辐射开环绳系卫星编队的展开控制策略。首先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辐射开环绳系卫星编队的展开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主星姿态与绳长在展开过程的动力学耦合关系;随后以建立的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了编队在重力梯度力补偿和无补偿两种情况下的自旋展开控制策略,通过规划绳系释放速度、主星自旋角速度等变量,实现了绳系编队的有效展开;最后搭建了编队自旋展开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对所提出的展开策略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重力梯度力矩补偿和无补偿的情况下,所提出的展开控制策略能够保证编队稳定展开。  相似文献   
388.
构型标识是构型管理的四要素之一,从EIA649《national consensus standard for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中对标识的定义开始,通过解析定义,结合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中构型标识遇到的实际问题及发展瓶颈,给出了全新的构型标识方法,并深入分析了该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389.
乘波构型高超声速飞行器布局具有高升阻比的优点,但有效容积低和尖锐前缘使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限。为弥补乘波构型飞行器有效容积低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乘波构型上表面参数化设计方法,同时开展了前缘钝化研究,采用增加前缘材料的方法进行钝化。分析了上表面不同设计参数对乘波构型飞行器容积率和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飞行器气动特性随迎角和马赫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钝化后的经给定容积上表面设计的乘波构型有效提升了有效容积及容积率,并且仍能保持良好的乘波特性。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容积效率和气动性能是相互矛盾的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对于给定有效容积上表面设计的乘波构型高超声速飞行器,适合在一定范围的正迎角下飞行,并且能在较大的马赫数范围内保持优良的气动特性。研究可为提升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有效容积提供参考,提高了乘波构型飞行器的工程应用性。  相似文献   
390.
对以螺旋桨为动力的长航时小型飞行器,在概念设计阶段的设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飞机飞行状态,包括巡航高度;巡航速度及巡航升力系数。二是飞机机翼几何参数,包括尖梢比、展弦比和翼型。三是发动机的布局形式。飞机概念设计是在明确了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开展的。在满足设计约束的基础上,通过对升力面气动特性及相互干扰分析,机翼剖面的设计选择以及升阻力特性的分析,典型部件重量构成的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构型状态下的飞机重量和重心,保持纵向静安定度在合理范围内,通过对飞机有无配平情况下的阻力特性比较,寻求特定高度满足长航时设计要求的设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