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177篇
航天技术   124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1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81.
用于GEO卫星上的氙离子发动机工作时喷射出具有一定能量和密度的氙离子及电子,参与了通常由空间等离子体、表面材料二次电子、光生电子等对GEO卫星的表面充/放电过程,从而对卫星表面充/放电效应产生影响。文章对此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并探讨其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82.
草酸阳极化槽液对铝离子较敏感,槽液中铝离子积累至1g/L时,槽液的氧化能力减弱,氧化膜的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难以达到设计要求,导致一些工件报废,在生产中往往根据电流密度、氧化的面积、槽液使用的时间来估算槽液中的铝离子,这样既不准确又困难,文中研究了草酸阳极氧化槽液中铝离子与铬天青S(CAS)形成配合物的条件及光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铝离子与CAS的铬合物在PH=5.7,波长550nm等条件下测定,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83.
霍尔推力器羽流离子能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乾鹏  康小录  余水淋 《火箭推进》2010,36(3):10-14,38
霍尔推力器羽流中的离子能量分布情况对于评估推力器羽流影响,优化推力器在航天器上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阻滞势分析器对霍尔推力器羽流的离子能量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推力器在不同工况下羽流场中关注位置的离子能量分布状况。实验结果表明:霍尔推力器羽流离子主要由电荷交换碰撞产生的低能量离子和高能量源离子组成;高能量源离子的分布在推力器轴线达到最大值,低能量离子的分布随着与推力器轴线夹角的减小呈先增后减态势;随着霍尔推力器放电电压的提高,羽流源离子能量分布会相应向高能量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384.
用于小行星探测的离子电推进屏栅电源拓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小行星探测中离子电推进多工作点调节的需求,将离子电推进电源处理单元(PPU)屏栅电源的拓扑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国内外屏栅电源的现状与应用场合,分析了各个屏栅电源拓扑结构的特点,最后得出了LLC拓扑可以满足任务要求。通过对LLC拓扑的工作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时域增益曲线模型,以适应宽范围输入的要求。结合目前对于LLC拓扑的研究,提出数字化控制方式、三电平谐振变换器和混合控制3方面的技术展望,可为今后研制高效率、轻质量的离子电推进PPU屏栅电源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85.
原子氧与飞行器表面撞击的束流强度和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氧是低地球轨道飞行器经受的重要环境因素。作用到不同姿态表面的原子氧的束流强度和能量不同。文章采用热力学统计物理方法,考虑了飞行器的运动和原子氧的热运动速度,建立了原子氧与飞行器表面作用的模型;对不同攻角的原子氧束流强度和作用能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并与美国长期空间暴露试验装置实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6.
研究了离子氨化对38CrMoAl钢制件温度凸轮渗层表面的组织形态、力学性能及其尺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氮化与一般气体氮化处理的温度凸轮渗层相比,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综合的力学性能,且变形量小。  相似文献   
387.
简述了离子渗氮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388.
本文简要介绍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及实验室如何加强预先研究,促进成果应用与转化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389.
紧凑型ECR等离子体原子氧束流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氧对低地球轨道航天器部件材料的侵蚀及其地面环境模拟日益受到国际航天界的重视.高速飞行的航天器与迎面的空间环境原子氧之间相互作用能量约为5eV,在此能量范围内,原子氧束流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的许多物理和化学问题尚待从实验上认真研究,因此必需建立地面环境模拟装置.本文根据电子回旋共振(ECR)原理,利用微波的同轴传输与耦合,采用永磁体构成轴向不对称磁镜场产生会切磁场,降低了常规设计的磁场强度,缩小了装置的尺寸,同时采用无电极放电,避免了重金属杂质导入等离子体,研制出紧凑型纯净原子氧中性束流源.该装置易与真空容器联接.联机运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在10-1-10-3Pa的气压范围内稳定运行,通量密度达到3×1015atom/cm2@s,满足了原子氧环境地面模拟试验对装置小型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90.
雷电是一门古老而充满神秘色彩的科学,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和雷电斗争的记录。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终于明白通常所谓的雷击是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当然,云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