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航空   942篇
航天技术   258篇
综合类   132篇
航天   39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以新型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特征模型的伺服系统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特征建模理论并讨论了特征模型参数范围;其次,采用人工蜂群算法实时估计火箭发动机伺服系统特征模型参数,使其满足特征模型输出与实际系统输出特性等价条件;最后,使用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律保证系统在参数估计过程中的闭环稳定性,同时引入前馈跟踪控制律,逻辑积分控制律和逻辑微分控制律使伺服控制系统快速、精确跟踪线位移指令并改善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火箭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指令跟踪精度高,动态特性良好,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势流理论下的全机增升装置复杂外形气动力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以低阶面元法为基础,具有计算量小、速度快的优点.复杂流动的粘性效应主要通过附面层粘性修正技术加以体现.采用该方法对某增升装置翼身组合体外形压力分布特性进行计算,并和风洞实验数据相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在此基础上对某型飞机真实复杂外形的压力分布特性进行了计算,为复杂外形飞行器增升装置的初步设计、方案选型与评估提供了非常理想的工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3.
基于Kriging模型插值的孔位修正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循磊  张继文  刘顺涛  陈恳 《航空学报》2020,41(9):423499-423499
飞机装配时的孔位精度直接影响其最终装配质量,而待制孔零件易发生变形和整体偏移,因此一般通过基准孔信息对待制孔位进行补偿。提出一种基于Kriging插值的孔位修正方法,通过基准孔建立孔位理论坐标与实际偏差值的Kriging模型,进而预测待制孔的孔位偏差,并给出每个位置的预测标准误差,以指导基准孔的增添和布置。最后通过有限元和数值实验分别验证了零件在极限变形和整体平移旋转情况下该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孔位估计误差小于0.3 mm。  相似文献   
64.
开口风洞声阵列测量的剪切层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口风洞中的相位传声器阵列测量,必须进行剪切层修正才能得到真实的噪声源位置信息。在0.55m×0.40m声学风洞中开展了剪切层修正的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风速条件下的剪切层速度剖面、声波传播延迟时间和声源定位的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对剪切层速度剖面的Gortler理论解进行了验证,并对比分析了4种剪切层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选择自相似参数σ=9,ξ0=0.2时剪切层速度剖面测量值与理论值符合较好;剪切层厚度与轴向距离的关系为y=0.15x;马赫数Ma≤0.3、测量角θm在40°~140°范围内,不同剪切层修正方法对声波延迟时间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在1%以内。提出了射线追踪快速计算方法,该方法较常规射线追踪法的计算速度可提高2个数量级,从而使其适用于声阵列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65.
采用全程滑模控制技术,选择指数型快速终端滑模趋近律设计全程滑模控制器.引入模糊基函数网络,在线估计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的界值.消除了滑模控制的到达阶段,系统跟踪误差始终保持在滑模面上,且在有限时间内趋近于原点.运行中不受系统不确定性及外部于扰的影响,确保整个系统的全局鲁棒性和稳定性.某二阶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可行和有效.  相似文献   
66.
超窄带滤光片在闪电探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其带通区域中心波长的准确性、光谱带宽和带外抑制等光谱特性对闪电探测仪的成像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通过测试准确获得超窄带滤光片的光谱特性是闪电探测仪研制过程质量(quality)控制的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使用分光光度计测试超窄带滤光片光谱特性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平行光路的超窄带滤光片光谱特性检测方法,并对该检测方法中所采用的测试装置进行了介绍,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测试装置以不同带宽进行测试对测试精度的影响,进一步提出了基于逆滤波原理的测试数据修正方法,解决了常规测试方法应用于超窄带滤光片光谱特性测试时存在的信噪比低、角漂误差大、波长定位精度低和带宽修正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67.
星外管路多层隔热组件热参数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利用整星热平衡试验数据确定星外管路多层组件热参数的方法,解决了以往星外管路热设计在地面热试验验证不充分的难题。以某卫星星外管路为例,通过对星外管路试验状态模型的修正,确定了星外管路多层隔热组件热参数,并分析了星外管路的在轨极端温度。根据确定的星外管路多层隔热组件热参数计算出的星外管路温度,与在轨温度数据符合较好,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方艺忠  韩拓  胡庆雷 《宇航学报》2022,43(4):508-517
考虑导引头量测故障下拦截机动目标的末制导问题,以提高制导系统的鲁棒性、降低制导增益、减小系统残差、避免视线角速率剧烈振荡/发散为目的,基于增量式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鲁棒增强特性的三维末制导律。首先,将末制导问题转化为零化视线角速率的控制问题。其次,通过弹目相对距离及视线角速率定义辅助变量,给出传统的滑模制导律作为设计参考。然后,基于增量式非线性动态逆滑模控制方法,充分挖掘视线角加速度估计信息及上一采样时刻的制导指令,得到增量式三维鲁棒制导律。最后,在目标机动及导引头量测故障下,分析并比较了两种制导律所产生的系统残差。理论分析及多工况仿真结果表明,增量式制导律不仅对目标机动及大范围失效的导引头量测故障具有强鲁棒性,而且所需制导增益也较小,同时避免了末端视线角速率严重发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针对巡航导弹末段多约束精确打击问题,提出了一种不依赖剩余时间估计的攻击角度/时间制导律。推导了航向弹目相对运动关系,设计了一种基于附加航向角设计的时间约束制导律,通过对时间增益系数的设计和优化,实现附加航向角的调节,可使实际飞行时间向期望时间快速收敛;在此基础上,将角度约束制导律与时间约束制导律相结合,得到了一种角度/时间约束制导律。该制导律不依赖于剩余时间估计,进而实现多约束条件下航向轨迹自适应调整;通过求解偏置导引律闭环轨迹分析得到轨迹收敛条件,给出满足角度/时间约束制导律的显式收敛条件。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航向多约束制导律可满足时间和角度等多约束条件且具有快速收敛特性。  相似文献   
70.
Sliding mode control based guidance law with impact angle constraint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he terminal guidance problem for an unpowered lifting reentry vehicle against a sta- tionary target is considered. In addition to attacking the target with high accuracy, the vehicle is also expected to achieve a desired impact angle. In this paper, a sliding mode control (SMC)-based guidance law is developed to satisfy the terminal angle constraint. Firstly, a specific sliding mode function is designed, and the terminal requirements can be achieved by enforcing both the sliding mode function and its derivative to zero at the end of the flight. Then, a backstepping approach is used to ensure the finite-time reaching phase of the sliding mode and the analytic expression of the control effort can be obtained. The trajectories generated by this method only depend on the initial and terminal conditions of the terminal phase and the instantaneous states of the vehicle. In order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guidance law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by taking all the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ffec- 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guidance law is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 various scenari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