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8篇 |
免费 | 532篇 |
国内免费 | 12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81篇 |
航天技术 | 59篇 |
综合类 | 252篇 |
航天 | 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61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59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79篇 |
2013年 | 59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47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轴对称体的无粘,可压缩,定常,超音速流动的外部流场,在计算时,常采用流动为无旋的假设,当头部激波弯曲较大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本文对绕轴对称体的这类流动,用有旋特征线理论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用有旋特征线理论对绕轴对称体的流场进行计算是完全可行的。该方法的应用对轴对称体的气动力计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2.
为了研究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和掺混段节流特性及其内部的复杂流动,以同试验进行对比,采用二阶迎风隐式TVD格式,内外流分区求解可压缩N S方程,数值模拟弹体,进气道和掺混段一体化通气模型复杂流场。进气道为"X"型布局二元双楔平面压缩混压式进气道,掺混段为圆形截面。计算了掺混段出口反压比pt pt∞=3 5~5 5,总压恢复系数σ,流量系数φ及流场情况。同风洞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计算结果较为合理。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定性讨论了该冲压发动机的节流特性和掺混段内部复杂流动状况。 相似文献
873.
为研究飞机在旋转流场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所在Φ5m 立式风洞开展了旋转流场下的振荡动导数试验技术研究。本文推导了在旋转流场下识别组合动导数的方法,介绍了试验设备,获得了在旋转的同时,由振荡产生的3个组合动导数,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将单自由度动导数结果与Φ3.2m 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旋转/振荡耦合试验结果表明:旋转运动使得俯仰组合动导数变得不稳定,而对于横向组合动导数,大转速则会显著增大非线性。该试验技术能够为研究旋转流场下的非定常气动特性提供一个有效的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874.
在传统三维内乘波进气道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具有乘波压缩特征的前体三维内转进气道气动融合设计方法。通过构造合适的双波入射基本流场,结合斜激波理论,可以推导出一种上游二维乘波流动叠加下游三维内收缩流动的基准流场。在此流场基础上进行流线追踪与气动融合设计,获得了一种乘波前体加三维内转进气道的气动布局方案。对该进气道方案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Ma6.0的设计状态下,该方案流量捕获系数能够达到0.96,总压恢复系数为0.53;而在Ma4.0的非设计状态,该方案流量捕获系数能够达到0.71,总压恢复系数为0.70。此外,与典型的前体二维混压进气道进行对比研究,乘波前体三维内转进气道方案总体性能提升明显,尤其是进气道流量捕获系数在设计状态下较二维方案上升了4.1%。 相似文献
875.
876.
877.
为了探讨我国西北砾漠大风地区铁路路基的风蚀机理,本文用有限分析法对N-S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并对标准路基和稳定路基两种不同条件下的流进行分析对比,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该工作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878.
879.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网格技术,可快速求解S形进气道粘性内流场的实用工程算法:从Brandt的多重网格理论出发,采用隐式Beam-Warming时间推进格式,结合“锯齿式”迭代技术交替在粗、细两种网格上对雷诺平均三维非定常N-S方程进行求解。用此算法数值模拟了某型号S形进气道的内流场,与试验结果对比显示:计算得到的流场符合一般S形管道流动特性,所捕获的二次流图谱清晰合理,进气道出口截面处总压恢复系数与试验值较为接近。与普通单层网格计算方法相比,计算结果精度高,收敛速度快。 相似文献
880.
为了获得一种简便、易于操作的三维光学诊断方法,将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引入燃烧诊断领域,并验证了其在燃烧诊断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搭建了用于燃烧流场诊断的高速双目立体视觉系统,阐明了双目立体视觉原理并开发了配套软件,通过对标定模板上特征点进行三维重建验证了系统和软件的可用性,对特征点三维重建的绝对误差为0.17mm,相对误差为8%。实现了对非预混冲击火焰表面的三维重建,重建后的三维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火焰表面的三维几何结构。对一组连续拍摄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火焰在微小时间间隔中的空间演变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对燃烧火焰的三维诊断,利用该技术进行的实验操作相对于其他的光学诊断方法而言也非常简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