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30篇 |
免费 | 184篇 |
国内免费 | 25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96篇 |
航天技术 | 226篇 |
综合类 | 179篇 |
航天 | 1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93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92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80篇 |
2006年 | 65篇 |
2005年 | 57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59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自转旋翼/机翼组合构型飞行器飞行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种自转旋翼/机翼组合构型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和样例自转旋翼机的对比,分析了它的配平特性、稳定性及操纵响应方面的一些特点.研究表明通过自转旋翼和机翼的组合运用,本文研究的高速型旋翼机飞行速度显著提高,高速前飞时自转旋翼逐步卸载,其转速逐步下降到了低速前飞时的40%;该高速型旋翼机的浮沉模态在低速阶段不稳定,但周期和倍幅时间比较长,随着前飞速度的增加,各模态均趋于稳定;该高速型旋翼机的纵横向周期变距操纵响应略小于样例自转旋翼机,可以考虑增加襟副翼来改善. 相似文献
22.
运用CFD数值计算和平面叶栅的吹风试验对蒸汽涡轮导向叶片的端墙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在一试验蒸汽涡轮上得到了验证。由于本文研究给出了较高的效率,进一步实施了大量的三维数值模拟,该结果显示使用这一叶型对涡轮有一定的改善,尤其在涡轮叶片尖部有端墙时。在试验蒸汽涡轮上测量了尖部、根部均有端墙和仅尖部有端墙的不同效应,结果表明尖部有端墙时效率有所提高,然而当叶片有直端墙时,效率反而会下降。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运用W∧2统计量的检验方法对XXX飞机八个失效的机翼主梁寿命分布进行了检验,得出该主梁寿命分布为威布尔分布。 相似文献
24.
25.
26.
本文用Jameson的三维欧拉方程有限体积法、四步Runge-Kutta时间推进格式,计算机身和大后掠细长机翼的三维可压缩绕流。对钝头机身,用C-O型网格;尖头机身与大后掠细长机翼用H-O型网格。本文介绍钝头旋成体、带座舱前机身和三角翼绕流的计算结果,显示流场等值M线分布,计算压强系数分布与实验比较,以及三角翼大迎角分离涡等。由于用了隐式残值光顺等加速收敛措施,有效地减少推进步数,节省机时。 相似文献
27.
平面磨削温度的实测值常低于目前的计算值,本文对原计算公式提出了修正,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以及使用这些公式的条件。 相似文献
28.
平面度误差目标函数凸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证明了平面度误差最小区域评定法的目标函数是二维欧氏空间R2 中的连续、不可微的凸函数 ,从而证明了目标函数的全局极小值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29.
干线客机机翼气动/结构综合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妥善处理机翼设计中气动和结构之间的矛盾,提高飞机的整体性能,对干线客机机翼气动/结构综合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将非等熵全位势方程CFD方法与基于工程梁理论的机翼结构设计方法相结合进行分析计算,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全局敏度方程所构造近似系统进行优化,通过对一系列近似系统的优化,逼近综合设计的最优解.最后以一种干线飞机的机翼气动/结构综合设计为算例验证了这一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
为了实现对航天器在轨泄漏漏孔形状的准确辨识,提出基于小波包能量谱和支持向量机的航天器在轨泄漏辨识方法。首先分析圆形、长方形、正三角形3种典型形状漏孔之泄漏信号的频域特点,之后运用小波包能量谱提取不同形状漏孔泄漏信号的特征值,最后运用提取的特征值配合支持向量机建立辨识模型,实现对漏孔具体形状的辨识。对该辨识方法进行试验验证,将3种形状的漏孔分为A、B两组,利用A组漏孔进行泄漏信号特征值提取与辨识模型的训练,再对B组漏孔进行辨识准确率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不同形状漏孔的辨识,在合适的小波包分解层数下,总体辨识准确率可达95.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