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33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萍 《航空港》2011,(4):26-27
数十位明星私人嫁衣助阵,数位设计大师鼎力呈现,视觉中国文化事业群顶尖团队领衔打造《明星私人嫁衣订制馆》迎春启动!全国仅授权99家战略合作伙伴站在2011看2010是时间的前延,从秀场经营向品牌经营过渡是经营境界的前延,从今年总结到明年规划是继往开来的前延,从战术性企业转入战略性企业是发展的前延……  相似文献   
52.
邱义芬  袁修干  庞诚 《航空学报》1999,20(Z1):58-60
给出了人体代谢量及人体与环境换热量的计算方法。并重点讨论了人体着装与环境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皮肤蒸发换热。该法简单易行,可用于评价环境及一些服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53.
NOPD颗粒减振机理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OPD(Non-Obstructive Particle Damping)又称粉体阻尼技术,它是 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被动减振技术。以两端自由的等截面梁为研究对象,从微小颗粒的摩擦和冲击两个方面建立其减振理论模型,实现对振动响应的数值仿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对 NOPD的减振特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4.
为提高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轻质装甲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抵抗弹体撞击时的表面驻留性能,进而探索其抗弹性能,旨在丰富和完善陶瓷基复合装甲材料的抗弹机理。采用数模模拟方法对弹体撞击SiC-Al陶瓷基复合材料表面驻留过程开展了深入研究,探索了复合材料的表面驻留行为,对比分析了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表面驻留过程中应力水平和损伤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表面驻留耗能为845J,比B_4C、SiC、AD99Al_2O_3陶瓷材料分别提高约46.0%、30.2%、35.7%;完全损伤的复合材料仍具有较一般陶瓷材料更高的承载能力,延长其驻留持续时间;复合材料损伤演化形式与陶瓷材料差异较大,导致损伤耗能占总驻留耗能的比例达到23.9%,比陶瓷材料提高了2倍多。  相似文献   
55.
节能增效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断地改进、创新,提高效率和质量。针对大耗能车间存在的一些节能问题,资源设备处选择54车间为突破口,深入开展节能增效、挖潜改进的试点工作,探讨大耗能车间节能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指出了只有提高节能挖潜的能力,才能把节能降耗工作逐步引向为生产服务的正轨。  相似文献   
56.
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的理论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颗粒弹塑性碰撞耗能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带颗粒夹击的两球碰撞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的计算模型,模拟了在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作用下的悬臂梁的减振性能.同时对悬臂梁在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作用下的减振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在振动周期、转折点、振幅及共振点迁移等方面均相吻合,验证了提出的模型.得到了以下结论:①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的计算模型是可靠的;②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具有优秀的减振性能,远远超过单体碰撞阻尼;③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对于减小负阻尼的不利影响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7.
现代电铠甲     
飞行装备应保证飞行人员在不同季节、不同的气候环境中有必需的保温性。这其中低温对人体的危害甚大,为保护飞行员身体不受低温的影响,仅靠增大服装的厚度是不行的。虽然,服装的保暖性随服装的厚度增厚而加大,但服装厚度增加到40毫米左右后,再只靠增加服装的厚度来提高保温性,作用就不大了。故必须采取其它措施来御寒,于是出现了飞行员的电热服装。  相似文献   
58.
对飞机前起落架在转弯控制状态下进行了摆振分析,通过主动力做功分析对转弯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应用耗能等效原理建立了主动力和等效粘性阻尼力间的关系。建立并求解以轮胎变形为主的摆振方程组得到主动力摆振区和摆振动态响应曲线,根据动态响应的收敛速度确定防摆所需的主动力及转弯作动器的有效活塞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