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3篇
航空   322篇
航天技术   48篇
综合类   80篇
航天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针对飞轮早期故障难以检测、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沌吸引子特征的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辅助曲面函数与系统参量构造离散动力系统,通过迭代产生近似混沌吸引子,正常数据与故障数据所产生的混沌吸引子形态不同,以此为特征进行故障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构造的离散动力系统能够稳定地产生混沌吸引子;产生的混沌吸引子与初始迭代点无关;同种故障在不同工况下的特征相同;混沌吸引子特征对微小幅度的故障敏感。  相似文献   
232.
就地空导弹中型曲面封头作了概述。以红二固体火箭发动机前、后半球体和红二全弹金属包装箱封头为实例,进行零件工艺性分析,叙述曲面封头拉延特点。对中型曲面封头的拉延有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33.
主要介绍了适合空间应用的曲面型频率选择面的设计。在现有2m口径C波段单收站天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口径为300mm的C/Ku曲面型频率选择面并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曲面型频率选择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4.
刘仁发 《推进技术》1981,2(1):17-26
在火箭发动机的结构设计中,往往由于受总体布局,发射筒径向尺寸等条件的限制,发动机后封头的二个圆开口需相互倾斜某一角度,且开口的二轴心线不相交在开口的轴心上。为了满足上述的结构要求,用简单的球面斜开口的型式是不行的,但是可以采用一种曲面曲率不断变化的封头,即变曲面封头。我们曾对变曲面封头的设计与制造开展了一定的科研活动,获得了初步认识。为了使变曲面封头的研制进一步深入,下面仅就我们在变曲面封头的研制过程中,所遇到的变曲面封头的曲面设计、展开面积的计算、强度的近似计算、冲压工艺、冲压模具变曲面的机械加工等方面的问题,简要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5.
236.
分析了混合曲面初始细分网格的特点,将网格线进行分类。在这一基础上.利用曲面光顺的网格能量法,给出了计算网格顶点的优化模型。针对优化模型的特征,优先计算网格中的关键点,并把优化模型转化为线性方程组求解。这个计算网格顶点的方法实现了初始细分网格中顶点选取的自动化。实验表明,用文中方法选出的顶点能使混合曲面具有良好的光顺性,且有较高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37.
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压缩通道/隔离段曲面构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压缩通道及隔离段设计,提出了进气道下壁弧形曲面构型方案。在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平面构型进气道基础上,通过基于N-S方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半径的弧形过渡曲面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发现采用弧形曲面过渡可以削弱平面构型方案对气流不必要的膨胀,减小隔离段进口处上侧壁面高压,改善隔离段进口气流均匀性。新构型有助于降低起动马赫数,且弧形过渡半径越大,收缩比越大,降低的程度越明显;还可以大大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无须最后一道内压激波打在下壁面肩点上即可获得较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238.
弧面分度凸轮实体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弧面分度凸轮曲面的形成特点,根据空间啮合原理简洁地导出了弧面分度凸轮的廓面方程,利用旋转坐标的方法,建立了凸轮廓面与从动件上特征截面接触点的一般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弧面分度凸轮实体建模方法,并以Solid Works软件为平台,进行了实例计算。该实体建模方法,为深入研究共轭曲面零件的实体造型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9.
针对一类典型流线型曲面——叶片的高效数控铣削加工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加工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的高效切削参数优化技术,该方法是提高切削加工效率,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辨识得到加工零件材料的铣削力系数;其次,利用锤击试验分别得到机床-刀具系统及弱刚性零件结构的动态特性,同时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模态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辅助验证锤击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仿真得到铣削颤振稳定域曲线,然后对建立了基于加工系统动态稳定性的高效数控铣削加工参数优化系统进行高效铣削参数优化;最后,依据优化的铣削参数制定零件铣削加工工艺,试验得到了加工质量合格的叶片,其加工效率较传统方法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0.
使用激波装配法时,初始激波是否准确将会对计算过程产生影响。为了确定初始激波的位置,提出了一种新的流场结构辨识算法。该算法以捕捉法计算得到的流场作为系统观测数据,根据密度、压力等参数从该数据中获取激波和接触间断等流动特征周围的网格节点作为离散点集。通过将该离散点集分割成若干子区域,在各子区域内进行分片拟合,最终将离散点集拟合成连续光滑的实体模型,并将此作为初始激波面。在二维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单位球模型成功将该辨识算法拓展到三维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获得的间断曲面(激波和接触间断)与捕捉法流场中的间断分布吻合较好,作为初始间断面用于装配法可快速得到收敛解。该方法解决了应用激波装配法时确定初始间断面的难题。此外,该方法还可用于网格自适应方法。选择不同流动参数,可以获得相应流场特征结构的空间曲面,在此曲面的基础上可进行网格局部加密或重剖分。该流场结构辨识算法用于网格自适应具有网格尺度自由设置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