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94篇
航空   618篇
航天技术   58篇
综合类   111篇
航天   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成型砂轮在高频感应钎焊过程中存在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钎焊质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这是长期困扰超硬磨料砂轮高频感应钎焊技术的难题。针对该问题,提出温度均匀性的表征方法,以温度均匀度和平均温度为响应值,基于有限元仿真数据获得了响应曲面法模型。基于该模型,采用方差分析成型砂轮感应钎焊温度均匀性的影响因素显著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加热间隙、感应电流、导磁体长度。以平均温度值和温度均匀度为优化目标,基于响应曲面法优化线圈结构和工艺参数,开展了感应加热试验,证明响应曲面法模型优化结果的误差在6.94%以内。高频感应钎焊的成型立方氮化硼(cubic boron nitride,CBN)砂轮宏观形貌显示,钎料在成型面各处铺展的一致性好,表明钎焊过程中在成型面的温度分布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852.
为了得到取消外圆修磨的外圆无心磨削工艺对轴承套圈外圈的影响规律,本文以6202深沟球轴承套圈外圈为研究对象,通过外圆无心磨削试验,分析了取消外圆修磨后新无心外圆磨削工艺对套圈圆度、直径的影响,并利用谐波控制原理分析磨削加工中谐波对轴承套圈外圈圆度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新工艺可以满足6062轴承套圈的尺寸精度要求,外圆无心磨削时采用加工余量先大后小的方法,有助于改善轴承套圈的外圆圆度,缩短工艺流程,减少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无心磨削可以降低轴承套圈表面低次谐波的幅值,外圆超精加工可以有效降低套圈表面高次谐波,从而达到控制圆度的目的。取消外圆修磨的新磨削工艺不但能提高产品质量,还能提升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53.
发动机叶片长期在高温、高压和高速下工作,工作过程中有异物进入,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损坏。对于弯扭叶片边缘破损曲面的修复,本文采用基于邻近破损域未破损区域的完整叶片截面线与破损域叶片截面线的完好部分配准,获得边缘破损处的叶片截面线点云特征,实现破损曲面再生重构。同时,采用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ICP))配准算法,克服了搜索最近点集耗时较长的缺点。本文提出的基于建立辅助圆邻域的最近点集对搜索方法,大大降低了配准时间成本。最后对破损域再生曲面进行了光顺性分析,验证本文所提出的边缘破损曲面再生修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54.
855.
在高空飞行时,飞机处于较为极端的环境下,舱内工作人员的生活环境需要保障,采用空气加热设备对机组人员的生活环境进行调控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空气加热设备体积往往较大,且其加热的空气存在局部过热的情况。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小曲面结构的空气加热管路,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加热模块,并将热源安置在其内部,减少了整体占地空间,同时增强了空气加热效果。该空气加热管道以出口空气的温度均匀性作为设计目标,并以结构的压降需求及外壁面最高温度作为约束条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工具(Fluent)进行设计仿真,进而构建出结构各参数与设计目标的响应函数,并通过数学分析软件求得结构的最优解。最后,将其与传统加热设备结构进行仿真对比,发现新式极小曲面空气加热管可在保证压降的条件下实现整体结构热点温度的降低,且能均匀加热流经的空气。通过仿真数据,其出口处空气的温差保持在了3.3℃以下,相较于传统加热管道出口最大温差减少了94.9%,极大地提高了出口空气的温度均匀性。  相似文献   
856.
部分稳定氧化锆(Partially stabilized zirconia,PSZ)陶瓷因其优越的性能在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表面粗糙度是评价PSZ陶瓷磨削加工水平的关键指标,为了降低磨削表面粗糙度的预测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性分析与卷积-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onvolution-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CNN-BiLSTM)的PSZ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声发射预测模型。通过分析磨削声发射信号特征值与磨削表面粗糙度值之间相关性,筛选出磨削声发射信号与磨削表面粗糙度之间的最相关频段和特征矩阵,作为CNN-BiLSTM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以降低磨削表面粗糙度声发射预测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关性分析与CNN-BiLSTM神经网络的PSZ陶瓷磨削表面粗糙度的平均预测误差低于3.92%。  相似文献   
857.
自动纤维铺放能有效地提高复材构件的制造效率和质量。为满足复材构件的力学性能要求及铺放质量要求,在给定曲面目标域内生成铺放轨迹时需要同时考虑转弯半径、纤维角偏差以及轨迹间距等工艺指标。现有铺放轨迹规划方法大多在对基准轨迹进行优化后,通过路径密化生成铺放轨迹。这仅能保证所生成的轨迹满足单一要求,难以整体满足多个优化目标。为实现多优化目标下的复合材料自动铺放轨迹整体规划,本文将轨迹规划问题转换成为目标域内的泛函优化问题,利用内嵌物理知识神经网络(Physics-informed neural network,PINN)实现目标函数的求解,并提取目标函数的等值线作为轨迹规划的结果。相较于现有策略,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整体兼顾轨迹的方向性、可铺性以及间隙质量,为实现先进复合材料自动铺放轨迹整体规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58.
阵列碳纤维复合材料管是由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薄壁圆筒壳阵列排布后粘接制备而成,兼具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蜂窝结构的优异性能,是一种新型的可应用于深空探测反射面板的理想材料结构。由于材料和制备方面的特殊性,在阵列碳纤维复合材料管加工过程中会由于磨削力过大导致多种加工损伤,为其高效低损伤加工带来了挑战。本文开展CFRP薄壁圆筒壳磨削加工正交试验,系统研究磨削深度、切出角度、主轴转速、进给率对磨削力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水平面合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进给率、磨削深度、切出角度、主轴转速,对轴向力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切出角度、主轴转速、进给率、磨削深度。研究对阵列碳纤维复合材料管高效低损伤加工工艺的制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59.
针对铝锂合金室温成形性差和热成形性能弱化的难题,利用发现的超低温下伸长率与硬化指数同时提高的双增效应,提出铝锂合金曲面件超低温成形新工艺。通过2195铝锂合金板材在不同温度和热处理状态下的超低温变形行为研究,确定发生双增效应的临界温度为低于-140℃,伸长率可提高至40%以上、硬化指数达到0.44;利用建立的超低温成形工艺实验装置,首次试制出直径200 mm的2195铝锂合金球底曲面件,深径比达到0.55、成形极限提高104%;阐明超低温成形试件壁厚分布规律与回弹规律,最大减薄率为1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