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2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125篇
航空   768篇
航天技术   174篇
综合类   127篇
航天   25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智能化赋能、全维度攻防、弹性分布式协同已经成为未来攻防对抗作战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面向未来全域立体攻防体系对抗,本文全面分析了未来智能跨域弹性防御作战需求,提出了未来智能跨域弹性防御体系构建思路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智能化跨域弹性防御作战的关键技术,以支持未来智能跨域弹性防御作战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2.
后缘小翼型智能旋翼桨叶模型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基于推挽式双X压电驱动机构的后缘小翼型智能旋翼方案,开展了后缘小翼型智能旋翼模型的设计分析与试验研究.空载试验主要用于验证驱动机构的驱动特性,测试了压电堆和驱动机构的静态输出;为了验证悬停时小翼在铰链力矩作用下驱动机构能否有效驱动后缘小翼,进行了加载试验.试验采用线性霍尔传感嚣对推挽式双X型驱动机构在不同电压和频率驱动下小翼的偏转角度进行了测量.理论分析与试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压电驱动机构能够有效驱动后缘小翼,该智能旋翼方案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3.
多航天器编队飞行在深空探测及协同对地观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而多航天器的姿态跟踪及协同控制技术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近年来,随着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多智能体系统(MASs)受到了航天器控制领域学者的关注并将其应用到多航天器编队控制中。本文回顾了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及其在多航天器编队姿态协同控制中应用的研究进展。首先,从多航天器编队不同控制需求出发,分别从一致性跟踪控制、有限时间控制、事件驱动控制方面,回顾了多智能体系统协同控制问题的进展;其次,回顾了多航天器姿态协同控制在上述需求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控制理论,提出了相应的分布式姿态协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4.
对民用飞机座舱CO_2气体浓度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民用飞机CO_2气体浓度的相关要求、计算模型,同时利用该模型对某型民用飞机未满载时座舱CO_2气体浓度进行了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之后利用该模型计算了某型民用飞机满载时座舱CO_2气体浓度,以表明某型民用飞机座舱CO_2气体浓度对相关要求的符合性。  相似文献   
135.
利用传感器采集航天器飞行参数,构建航天器多传感器分布式通信网络,并利用全局奖励确定最佳通信信道。通过变换域优选方法对信道频域实现抗干扰处理,在干扰较为严重时使用Stackelberg的功率域抗干扰方法,确定最佳传输功率,完成航天器多域联合抗干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针对不同干扰类型做出抗干扰决策,令航天器通信网络维持在稳定通信状态。  相似文献   
136.
低温加注系统是运载火箭发射场地面支持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低温介质的储存、运输、供给、控制以及安全等内容。由于低温推进剂本身存在低温沸腾、易挥发的特性,其加注过程十分复杂,为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推进剂精准的加注要求,需要实时准确监测加注过程中贮箱内的液位高度。本文针对火箭地面加注过程的液位信号数据,对其三角波电压和线性波电压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取,基于BP(Back Propagatio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完成对不同加注状态的识别检测,并应用于传感器节数判别,优化了液位计算算法,降低了节数人为干预需求,提高了液位测量准确性。经实验测试验证,该方法可有效识别低温加注状态,识别准确率达到90%以上,用于液位信号处理中可显著提升液位高度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7.
通常长寿命三轴稳定卫星都采用帆板式太阳电池阵进行能源供应,并使用太阳电池阵驱动装置使电池阵对日定向。国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不断开发研制太阳电池阵驱动装置,以满足在大功率、小型化、适应恶劣环境等方面的特殊需求,经过几代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国内收集的相关信息和资料,通过介绍国际该领域的发展及对应需求的典型产品,尝试分析该领域中相应的应用、研究的重点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8.
为加快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步伐,满足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研制需要,结合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业务特点,基于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对企业智能制造需求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智能工厂信息化应用架构,阐述了主要建设内容、实现方法,并简述了智能工厂建设尚需攻克的关键技术及解决建议,供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以及装备制造业智能工厂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139.
    
智能卫星技术对卫星时间序列数据挖掘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通常卫星数据计算量都非常大,若串行执行则需要较长时间。以卫星异变过程多类型特征分析过程为典型代表,针对窗口划分与向量相似度计算、特征提取、傅里叶变换、聚类等常见数据挖掘操作,探讨了在多核CPU和GPU的典型异构计算节点中对时序数据挖掘过程进行并行优化的多种策略,包括向量化方法、多进程方法、GPU计算等方法。对这几种优化策略的适用情况进行了实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针对不同任务情况综合使用多种优化策略具有显著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40.
带空间协同的多导弹时间协同制导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腾  吕跃勇  李传江  郭延宁 《航空学报》2018,39(10):322115-322115
针对多导弹在平面内从期望的弹目视线(LOS)相对方向同时击中固定目标问题,提出了一种带空间协同的多导弹时间协同制导律。基于平面内的导弹-目标相对运动方程,建立了带空间协同的多导弹时间协同制导模型;基于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理论,在视线方向设计了分布式时间协同制导律,可保证所有导弹的打击时刻在有限时间内达到一致,在视线法向方向设计了分布式空间协同制导律,可保证所有导弹的相对视线角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期望值;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的协同制导律可使多导弹从期望的弹目视线相对方向同时击中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