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5篇
航空   464篇
航天技术   38篇
综合类   43篇
航天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81.
采用多道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FSP)工艺将高熵合金(High entropy alloy, HEA)颗粒分散到2024铝合金基体中,制备了HEA/Al复合材料。研究了搅拌摩擦加工道次对复合材料宏观形貌、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增加搅拌摩擦加工道次有助于高熵合金颗粒的均匀分布和晶粒细化。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搅拌摩擦加工道次的增加,搅拌摩擦加工制备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值显著提高,分布更加均匀,强度和塑性也有所提高。五道次搅拌摩擦加工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强度和塑性分别达到138 HV、597 MPa和5.1%。  相似文献   
582.
采用铸造工艺制备了A356.2(Sc,La)铝合金,测试分析了稀土元素Sc和La对铝合金中共晶硅的细化作用及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稀土元素La对A356.2(La)铝合金中的共晶硅有一定的细化作用,但对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不大。而含有两种稀土元素0.38%Sc+0.14%La的A356.2(Sc,La)铝合金中的共晶硅细化作用较好和力学性能更高,其共晶硅细化到2.3 μm,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81.6 MPa和4.0%。稀土Sc和La对共晶硅的细化作用主要是弥散强化和细晶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强化与铝合金中析出的Al3Sc相和稀土La相有关。  相似文献   
583.
对GH4169合金开展不同变形量的冷轧和热处理实验,分析不同冷轧变形量和随后的不同热处理状态对板材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不同冷轧变形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冷轧板材中的位错密度升高并形成滑移带,织构组织逐渐增强,退火孪晶界逐渐消失,板材硬度随之增大。不同热处理状态研究分析表明:980℃×10 min固溶处理后,变形量小于20%时,板材中仍残留有变形晶粒和位错,随着变形量增加再结晶逐渐发生,晶粒度尺寸逐渐细化,板材硬度随变形量的增加而升高;变形量达到25%以上时,固溶态板材可完成再结晶,变形晶粒和冷作硬化基本消除,板材的硬度降低至未变形的水平并且不随变形量增加而改变;时效热处理后板材中析出γ’’和γ’强化相,板材硬度显著高于冷轧态和固溶处理态且硬度基本不受冷轧变形量的影响;GH4169合金在980℃下固溶处理而发生再结晶的冷轧变形量门槛值处于5%~10%范围内,完全再结晶的冷轧变形量门槛值为25%左右。综合考虑实际生产情况,GH4169合金板材优化的制备工艺为冷轧变形量大于25%,相应的固溶处理制度宜选择为980℃×10 min。  相似文献   
584.
通过对比2219 铝合金单道氩弧焊和氦弧打底+氩弧盖面双道焊接头的常温及液氮温度拉伸性
能、显微硬度分布、单向拉伸过程的数字散斑测量(DIC)结果,发现在常、低温条件下双道焊接头的拉伸强度和
延伸率均比单道焊接头高10% ~20%,单道焊接头焊缝及热影响区内材料的显微硬度值相比母材的降低程度
比双道焊接头更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单道焊接头的一次性热输入大于双道焊,材料受热影响更严重,焊漏高
度及形状的可控性更差。  相似文献   
585.
电润湿液体透镜因其焦距可调、响应速度快、操作方便和功耗低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可以解决显微成像系统中诸如机械抖动、离散变焦等技术问题,推进显微成像系统向智能化、轻量化发展。阐述了电润湿液体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基于电润湿液体透镜的显微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详细介绍了连续光学变焦和轴向扫描2类显微成像技术;总结和展望了基于电润湿液体透镜的显微成像技术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86.
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制备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板,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技术,对沉积态组织进行分析,测试沉积态组织的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熔化沉积15-5PH不锈钢沉积态组织由沿沉积增高方向贯穿多层外延生长的柱状晶组成,柱状晶内包含多个细长整齐排列的胞状树枝晶,枝晶内为马氏体组织,枝晶间为铁素体;沉积态组织中弥散分布大量细小的NbC析出相,尺寸12~20 nm;15-5PH不锈钢沉积态组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纵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 128.5 MPa和14.0%,横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 101 MPa和12.25%。  相似文献   
587.
为揭示固体推进剂在准静态拉伸下变形损伤过程,依靠微型材料试验机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BL13W1线站搭建了原位显微CT测试系统,对HTPB推进剂试样在准静态拉伸下变形损伤过程进行了三维原位实时表征,像素尺寸3.74μm。基于上述试验结果,分析了目标微细观结构演化过程及孔隙率与材料宏观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固体推进剂内部微裂纹的出现早于应力-应变曲线达到拉伸极限强度点。利用图像分割技术精确提取了AP颗粒、Al粉颗粒、微裂纹与HTPB基体相,并对AP颗粒与Al粉颗粒的三维拓扑结构进行了定量描述。微裂纹的成核集中在较大且形貌不规则的AP颗粒与HTPB基体界面。最后,观察到裂纹在固体推进剂内部的水平传播和竖直合并两种传播模式,并以水平传播为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