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58篇
航空   728篇
航天技术   92篇
综合类   71篇
航天   9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本文研究了容器用SiMnMoV钢表面脱碳板材(淬火+300℃回火),强度δb与其表面硬度HRC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钢表面脱碳曲线为直线,其斜率ρ=70。在表面脱碳与无脱碳板材的强度之间,发现了一个强度佃界值δo;δo值随板厚α减小而下降;α一定时,δo为定值,不受含碳量影响。δb与HRC的关系符合δj=δo[1-(a+b)(48-HRC)/35ab]。δo值和δj式,为容器壁厚与强度匹配优化设  相似文献   
902.
903.
介绍了自准直仪的测量原理,对自准直仪示值超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说明了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904.
905.
MVK- E型显微 (努氏 )硬度计的结构外形如图 1所示 ,硬度计采用的显微金刚石压头如图 2、努氏金刚石压头如图 3所示。图 1  MVK-E型显微 (努氏 )硬度计外形图1 .机体 ;2 .调整试台升降机构 ;3.试台 ;4.压头 ;5.物镜 ;6.压痕测量机构 ;7.目镜图 2 显微金刚石压头MVK- E型显微 (努氏 )硬度计具有 0 .2 5 N(2 5gf) ,0 .4 9N(5 0 gf) ,0 .98N(10 0 gf) ,1.96 N(2 0 0 gf) ,4 .90 N(5 0 0 gf)和 9.81N(10 0 0 gf)六级试验力 ,适用于小件、薄件、脆硬件等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等试件的显微硬度或努氏硬度的检定和检测 ,同时也可测量玻璃、玛…  相似文献   
906.
本文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对橡胶的低温行为进行了研究,选出了长期冷冻性能几乎不变化的适用于供氧装备的低苯基硅橡胶。  相似文献   
907.
用扫描电镜观察碳毡/碳复合材料的断裂样品及在高温真空环境下的烧蚀样品,探讨了其高温下的组织损伤与显微结构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碳毡/碳复合材料中毡丝随机排列并呈一定的取向,材料表现为准横观各向同性,其组织由浸渍碳基体、CVD 碳致密层和碳丝组成,各周期间产生相互界面,形成环状微裂纹。强度主要来源于 CVD 碳包覆碳纤维结构,浸渍碳组织疏松对强度的贡献少,同时纤维相互搭接形成闭锁网络结构,降低了增强效果。组织的烧蚀受各组分碳的缺陷、致密度影响,浸渍碳最易烧蚀挥发,其次是碳纤维丝,高致密的 CVD 碳最后被烧损。  相似文献   
908.
激光焊接铍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激光热导焊,用低功率的相同工艺参数焊接了力学性能试样和金相显微组织检验样品,并对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和金相、电子显微分析.  相似文献   
909.
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光栅式指示表检定仪标准装置的误差来源 ,确定了该标准装置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 ,为指示表类量具的检定提供了可靠性依据。  相似文献   
910.
深氮化硬化钢的接触疲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真空32Cr3MoVE钢深氮化件进行接触疲劳试验研究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失效形貌呈典型的接触疲劳特征,两种疲劳裂纹形成模式同时存在.深氮化试件具有优良的硬度梯度和残余压应力分布,与渗碳件相比接触疲劳寿命提高3.3~4.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