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33篇
航天技术   65篇
综合类   2篇
航天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介绍了利用激光测距技术进行时间同步的各种可行方法,包括地面同步系统和卫星同步系统。还介绍了如何利用搬运钟测量激光时间同步精度及测量结果如何评定。  相似文献   
32.
星间链路天线的相对姿态模拟为星间链路的测试验证提供近真实的动态姿态环境,是星间链路系统地面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多个坐标系统将两颗卫星天线的位置和姿态联系起来,利用卫星星历将天线的相对姿态表示为一颗卫星天线在另一颗卫星天线坐标系中的方向向量,利用两个二轴转台实现此方向向量,最终通过控制转台的转角模拟卫星天线的相对姿态变化。同时计算天线波束的方向,分析了两颗卫星的可见性。天线相对姿态的模拟为星间链路的建立和保持提供动态测试环境。  相似文献   
33.
基于北斗导航卫星星间链路的测距与数传功能,针对自主导航时卫星时频子系统异常导致载荷系统断电重启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星载计算机自主计时及星间链路误差校正的策略.在载荷系统重启时间内,利用星载计算机守时,并通过十秒稳定度预报晶振频率漂移量的方法,维持星钟在重启时间内的稳定.载荷系统重启后,星载计算机授时给导航任务处理机,通过误差分析计算出总误差.该误差在星间链路建链误差允许范围内,然后通过星间链路对星钟误差进行校正恢复,重新实现星地时间同步.   相似文献   
34.
由于轨道机动燃料消耗,科学载荷加载、分离,以及伴飞小卫星在轨释放等原因引起天宫二号空间站质心(COM)发生位移,从而影响天宫二号的动力学质心定轨精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量数据的简化动力学质心估计方法。燃料消耗是引起天宫二号质心发生位移的主要原因,质心在本体坐标系X轴方向位移最为显著。利用GNSS测量数据对天宫二号进行质心估计和精密定轨,在三轴对地稳定姿态下,本体坐标系X轴方向与轨道切向重合,定轨结果对本体坐标系X轴方向的质心位移并不敏感。但在连续偏航模式下,本体坐标系X轴在轨道法向上有较大分量,X轴方向的质心位移对基于GNSS测量计算的精密定轨结果有较大影响。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偏航姿态模式下天宫二号本体坐标系X轴方向质心位移估计具有可行性。天宫二号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与未做质心估计的定轨结果进行对比,质心估计后表征轨道动力学建模误差的经验加速度补偿水平在轨道径向、切向和法向上分别降低62%、50%和65%;载波相位后验残差标准差降低0.04 cm;精密轨道与全球激光测距数据比较精度提高0.86 cm。所提方法可以应用于大型低轨航天器在轨质心估计。   相似文献   
35.
伪码辅助载波星间自主测距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波  胡修林  王新模 《宇航学报》2010,31(6):1618-1624
提出了一种存在弱相对运动的卫星之间基于载波高精度自主相对测距技术,它借助伪码测距技术所得到的粗测距离和cm级测距精度选择载波频率,消除了载波测距中存在的整周模糊度问题,避开了复杂的整周模糊度求解算法;借助伪码高精度时间差测量技术,使不同卫星上面伪码和载波相位观测时间之差的测量精度(标准偏差)优于0.1 ns,并使得星间钟差可忽略不计。最终测距3σ精度有基于伪码的cm级提高到了mm级。文中不仅分析了相对静止时卫星间的距离测量精度,而且分析了存在弱相对运动(相对运动速度不大于10 m/s)时卫星间距离测量精度。理论分析和工程可实现性分析都表明:该技术切实可行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36.
遥感卫星星座在环境监测、地理测绘等领域运用中,需要考虑目标轨迹分布的优化问题.轨迹分布与星座的重访能力和进出站间隔保持等应用需求密切相关.目前对星下点轨迹分布的优化和调整还缺乏准确实用的方法,存在卫星数目增多带来的计算量增加问题和对多种需求综合考虑不够的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太阳同步回归轨道遥感卫星星座的目...  相似文献   
37.
星座自主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张艳  张育林 《宇航学报》2003,24(5):525-528
基于星间测量的星座自主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中针对计算量过大问题,引入分组并行机制。在充分分析卫星轨道动力学的基础上,利用卫星网的网形约束进行整网平差,首次提出动力学和几何法相结合的自主导航算法。通过实际GPS数据进行仿真与检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高,满足卫星星座自主生存的要求,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38.
导航卫星通过星间观测完成定位,是提高星座生存能力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测距资料的基础上,增加测速资料进行定轨。给出了基于星间观测的定轨数学模型,证明了联合测距和测速的定轨同样存在秩亏问题,使用参数加权平差算法,顾及先验信息对星间观测资料进行平差,以Walker星座为例对算法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增加测速资料后,星座位置精度略有提高,速度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9.
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解算是利用载波相位进行星间无线电相对距离测量的关键。介绍编队小卫星的工作特点,针对星间相对距离实时、高精度测量的要求,详细阐述利用双频伪码和载波相位观测值解算载波整周模糊度的方法,推导伪码、载波相位测量误差与模糊度解算误差的关系,讨论降低误差的方法。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单个测量历元获得载波相位整周模糊解算,解算精度与伪码测距精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40.
本文叙述了上海天文台第三代激光测距系统的系统差的研究方法和测试结果。本文首先介绍采用地面后向反射器靶标的实际测量,来模拟卫星回波信号强度变化对系统延迟的影响;研究系统延迟随时间的稳定性变化;同时研究单光子雪崩二极管(SPAD)接收器的工作电压对系统延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