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64篇 |
免费 | 3048篇 |
国内免费 | 85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054篇 |
航天技术 | 1276篇 |
综合类 | 898篇 |
航天 | 253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8篇 |
2024年 | 243篇 |
2023年 | 389篇 |
2022年 | 431篇 |
2021年 | 474篇 |
2020年 | 472篇 |
2019年 | 448篇 |
2018年 | 299篇 |
2017年 | 393篇 |
2016年 | 408篇 |
2015年 | 401篇 |
2014年 | 507篇 |
2013年 | 485篇 |
2012年 | 614篇 |
2011年 | 620篇 |
2010年 | 630篇 |
2009年 | 645篇 |
2008年 | 606篇 |
2007年 | 537篇 |
2006年 | 506篇 |
2005年 | 437篇 |
2004年 | 411篇 |
2003年 | 346篇 |
2002年 | 323篇 |
2001年 | 267篇 |
2000年 | 238篇 |
1999年 | 253篇 |
1998年 | 230篇 |
1997年 | 158篇 |
1996年 | 168篇 |
1995年 | 168篇 |
1994年 | 120篇 |
1993年 | 120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74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基于RT—LAB的半实物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实物仿真是导弹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仿真实验可以最小的成本检验导弹各个部件的性能及工作的协调性。本文基于某型红外导引头半实物仿真系统,详细介绍了QNX下自制板卡驱动程序的开发方法、编程要点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R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仿真模型的搭建方法。研究表明,RT—LAB可以方便快捷地将Simulink模型应用于半实物仿真系统,使用QNX系统作为目标节点,提高了仿真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某型红外导引头的半实物仿真系统中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12.
模具型面几何设计中最重要和最困难的就是压料面和工艺补充面的设计问题,其主要工作是确定成型方向和工艺补充的设计,工艺补充的设计包含工艺补充面和压料面的设计.在模具设计过程中,板料毛坯初始形状的合理设计对成型过程和零件成型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13.
314.
315.
对美国在低空风切变的危险性评估及其准则、风切变模型及地面系统仿真等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一介绍,最后找出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差距,并提出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16.
针对多目标系统数字仿真的特点和要求,本文提出了仿真系统的总体方案。文中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结构选择与构成、设备配置与要求、软件设计与开发思想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本系统在完成仿真任务的同时,为下一部的工作及最终工程化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317.
利用动态网格技术对旋转阀式脉冲爆震发动机非稳态进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旋转阀关闭过程中爆震管内的流动特性及扰流器对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旋转阀关闭过程中在其后的爆震管内产生回流区,随着关闭区域的增大回流区长度增大,但不会超过3倍的管径.安装了扰流器后,回流区被局限在旋转阀与第一个扰流片之间.在旋转阀关闭过程中第二片扰流器后气流湍流扰动强度与分布规律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旋转阀完全关闭后,爆震管内的强湍流迅速衰减,且整个爆震管内的湍流强度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318.
319.
以喷射棒式双脉冲发动机燃烧室、级间隔离装置和喷管一体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对Ⅱ脉冲点火过程三维流场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点火初期燃气压力波峰超前于火焰峰到达级间隔离装置,并以压强冲击波形式传播,Ⅱ脉冲燃烧室相对高压区位置不断发生改变;级间孔打开过程对药柱末端压强影响较大,但对Ⅱ脉冲燃烧室压强整体上升过程影响较小;级间孔打开后,燃气经级间孔加速后形成高度欠膨胀射流,并在Ⅰ脉冲燃烧室内形成非对称带状低压区;级间孔分布的非对称性,导致压强及温度在发动机燃烧室中呈现显著的三维分布特性;高温区出现在隔板附近,而在装药前端、装药末端及外围级间孔轴线附近出现低温区。 相似文献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