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163篇
航天技术   328篇
综合类   24篇
航天   33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飞扬 《国际太空》1992,(10):9-11
1985年1月8日从宇宙科学研究所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发射的先驱(MS-T5)哈雷彗星探测器,于1986年3月11日到达约700万km处接近哈雷彗星,在取得珍贵的观测数据之后绕太阳运行轨道继续航行。先驱探测器上搭载的探测行星间磁场、等离子体波动、太阳风的3种科学观测仪器,都工作正常。宇宙科学研究所将1990年1月24日发射的飞天工程实验卫星绕行星变轨技术,应用到先驱探测器上,即1992年1月8日,通过地球引力场改变先驱探测器轨道。  相似文献   
32.
日本科学技术厅于1993年6月20日,公布了空间往返运输系统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1.空间开发意义·根据以往空间开发的进展情况,以建立人类各种各样活动的据点,并以此作为寻求真理的对象这两个观点来探索空间。·特别是从前者探索空间,在那里活动与地球上的活动是密切不可分割的,人们试图将空间与地球构成一体,把它称为“地球圈宇宙”是很相称的。·开拓支持人类活动的“地球圈宇宙”,从中可获得新知识的空间开发,给人类带来更为丰富的知识。2.空间往返运输系统的意义与必要性·随着空间开发的集中化、多样化、大量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3.
各国运载火箭“争奇斗艳”□□随着航天技术应用的不断扩大,世界各航天大国在高利润、高风险的商用运载火箭市场的角逐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厂商加入了国际火箭市场的商战,并加快了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速度。运载火箭作为航天活动的基础,一直是航天大国优先考虑和...  相似文献   
34.
天兵 《太空探索》2006,(11):46-49
2006年9月11日,日本用三菱重工建造的H-2A火箭,从日本南部的种子岛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1颗名叫信息搜集卫星-3A的照相侦察卫星,为日本正在构建的全球情报处理系统送去第3颗卫星,这是自2003年11月H-2A发射2颗照相侦察卫星失败以来,日本火箭太空公司的第4次发射。  相似文献   
35.
1988年,日本防卫厅提出次期支持战斗机计划(fighter supporter),用以取代日益老旧的三菱F-1,日本以当时世界上其它主力战机——F-16、F-18、“狂风”IDS为发展模仿对象。1990年,日本与美国政府协议共同发展计划,根据美国洛克希德&;#183;马丁公司的F-16为发展基础,由洛马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于1992年完成初步设计。F-2A/B的全尺寸木制模型公开之后,受到新闻界和社会舆论大力批评。不过,日本防卫厅仍力排众议进行原型机的生产,并于1995年10月首飞,预计将生产单座机84架,双座机47架。  相似文献   
36.
“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是日本于2003年5月发射升空的,目的是探索太阳系和小行星诞生之谜。而这对防范小行星可能对地球的撞击是非常有帮助的,它是日本深空探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更大规模空间探测和样本返回的验证机。经过两年多的飞行,“隼鸟”号于2005年9月接近了其目标——丝川小行星。[编者按]  相似文献   
37.
日将发射ETS-6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是人造卫星中的一大类,专门用于卫星新技术、新材料、新部件等的试验。这些新的项目经过空间飞行考验后,再用于应用卫星。这不仅能提高卫星性能,而且对于保证应用卫星的质量和可靠性,缩短卫星研制周期都具有重大的作用。日...  相似文献   
38.
孙承启 《国际太空》1998,(10):10-12
日本自1970年发射了它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大隅号卫星(Ohsumi)以来,差不多每年要发射一颗科学卫星。这些由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研制的卫星,现在有6颗卫星在轨工作,其中HALCA卫星有一台高分辨率望远镜,其分辨率相当高,能从澳大利亚的悉...  相似文献   
39.
在第34届宇宙科学技术联合讲演会上,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鹤田浩一郎和日本电气公司北出贤二等报告提出,日本不仅积极推进其月球开发计划,而且还积极推进金星、火星探测计划。他们的报告中还透露了1997年4~5月日本将用M-V火箭发射金星探测器、1998年8月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1996年10~12月用M-V火箭发射火星探测器、1997年10月探测器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40.
日本的空间活动是以空间研究政策大纲(1978年3月制定的,1984年2月和1988年6月作过两次修改)为基础,每年按照大纲要求拟定出具体空间研究计划。在日本首相府内设有空间开发委员会,这是一个制定计划的决策机构。图1是通信卫星和广播卫星今后的研制的流程。邮政省作为使用者,以它牵头组成空间通信联络委员会(会长由邮政省通信政策局局长兼任),协调各部门的意见。委员会由邮政省、日本电话电报公司(NTT)、国际电信电话公司(KDD)、日本广播公司、卫星广播公司、通信和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