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2篇
航空   356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50篇
航天   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多年来,深航NDT团队仍沿用着刚成立时的业务布局模式,但运行至今该模式遇到了诸多难题。对此,本文提出了新的业务模式,它不仅能解决现有难题,而且还能为公司的实际运行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272.
通过调整工艺条件,制得不同分散性的碳管改性环氧树脂,分别采用静置观察法、黏度法、细度法对分散性进行宏观表征。结果表明:碳管的分散性越好,环氧树脂的黏度越大、细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三种方法均可以表征碳纳米管的分散均匀性;黏度法和细度法可以实现碳管分散性的快速评价,但均需找出具体的评价标准。通过建立刮板细度与碳管分散性的对应关系,可以快速表征碳管的分散性,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73.
为了研究电机定子匝间短路故障时电磁特性的表征,基于Ansys Maxwell建立双馈发电机有限元模型,实现空载、并网和不同程度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3种工况的模拟仿真。根据表征量理论计算方程式,基于能量角度定量分析3种工况下的气隙磁密畸变的振动、电流和温度特性。通过对比各表征量优缺点及诊断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电流作为反映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气隙磁场的表征因子,而振动和温度作为故障检测的补充和验证,为发电机故障诊断的信号特征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4.
针对铝蜂窝夹芯带铜网复合材料壁板胶结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通过金属与复合材料的混杂成型工艺、蜂窝芯收缩变形控制技术、选择合适的胶粘剂、胶结质量验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最终通过可操作性、消除铜网与预浸料织物热膨胀系数不同所带来的影响、防止蜂窝芯收缩工艺、选择合适的胶膜及固化参数的确定4个方面对铝蜂窝夹芯带铜网复合材料壁板胶接技术进行研究,并通过随炉试板的测试和无损检测技术验证了该工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5.
利用透射电镜(TEM)对不同蠕变态的马氏体Cr钢亚晶结构进行了定量表征,得到了不同蠕变态的亚晶尺寸分布曲线,分析了蠕变过程中亚晶结构的变化特征,以及这些变化对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应力蠕变,亚晶粗化较小,而低应力蠕变,亚晶粗化显著;蠕变态的亚晶尺寸与硬度之间满足Hall-Petch关系,亚晶粗化引起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276.
为了满足民用和军事领域对智能飞行器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承载、连接等功能的基础上,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控制、自修复等“智能功能”的智能结构应运而生。这一技术的出现显著地推动了航空领域的发展,如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驱动器驱动指定结构变形可以改变飞行器气动性能,而利用压电材料作为传感器和驱动器对结构进行健康监测和振动噪声控制是当前智能结构研究的重要方向。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结构研究团队近十年来在智能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智能结构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77.
构件隐性损伤的磁记忆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构件的隐性损伤是影响其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但因为没有形成明显的物理不连续而难以得到及时的检测。本文研究了采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检测构件的隐性损伤的机理。通过试验发现,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可以较好地检测构件的隐性损伤,实现损伤的早期诊断。构件中存在隐性损伤的区域的导磁性能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可以通过磁场参数的相应改变而显示。与其他无损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更早地发现损伤区域,检测过程速度更快,并且不需要对构件的表面作更多的处理,如清洗,除渣等。金属磁记忆检测信号易受环境的影响,文中提出了减少干扰的初始磁化方法,并分析了不同栽荷作用过程对金属磁记忆检测信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8.
针对纳米粒子易团聚的特点,本文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纳米Al2O3/PS复合粒子来进行改性,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并运用TEM、FTIR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在反应温度为800℃,乳化剂为$DS和OP—10复合乳化剂,St和纳米Al2O3投料比为2:1,单体滴加速度为5滴/min条件下所制备出的复合粒子具有以纳米驰03为核,PS为壳的核壳式结构,其包覆层厚度大约为10~20nm。  相似文献   
279.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缝的无损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缝常见缺陷特征的分析,研究了X射线和超声检测方法对焊接缺陷的检测能力和可检测性,并采用抽样解剖光学观察方法对无损检测结果和缺陷判别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80.
提出了可视化检测条件下对内部损伤面积进行计算的原理并编写了实现软件。软件利用计算机图像坐标与实际被检测面的几何对应关系,由函数自动获取测量点(鼠标位置)坐标,通过预先设计的公式进行计算并将结果显示于测量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