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2篇
航空   355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50篇
航天   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01.
102.
王鹏 《红旗技术》1995,(1):34-37
本文介绍了小芯格开口型蜂窝结构,及对其无损检测新方法,重点阐述了小型蜂窝结构的超声波C扫描检测,同时类结构的检测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03.
点焊质量监控与检测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点焊焊点质量动态监控的主要方法、原理,并对焊后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发展,X射线成象图象处理和模式识别是无损检测的主要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4.
本通过对PWA金属表面腐蚀检验法(EIM)的机理、工艺和质量系统全面控制的探讨,论证了PWA将EIM归属于无损检测法(NDT)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5.
《宇航材料工艺》2005,35(4):36-36
本成果是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1999年曾获得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6.
CT技术在航天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华  李华 《航天控制》2001,19(2):11-13
分析了航天产品对无损检测的需求 ,介绍了工业CT的技术特点 ,并通过具体检测实例 ,描述了工业CT技术在卫星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最后给出实际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07.
常用的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C—扫描)是利用超声波探头在测试构件的整个表面进行扫描。这种方法非常费时,造价也很昂贵。实际上,层板型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耐破坏性能,一般情况下只需探测有无较大的缺陷,例如直径在10~20mm范围的脱层。因此,要寻找一种测试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探测这种类型的缺陷,一旦发现了缺陷,再用常规方法(如需要)进行详查,以确定其缺陷形式与结构强度、疲劳寿命等工程要求之间的定量关系。现有的较可靠的测试方法有:温度记录法、全息摄影术、剪应力记录法和扫描激光超声波术。这些方法都能进行较快的检测,但费用太高。超声兰姆(LAMB)波在层板状或类似层板状的结构中传播,具有测试大型层板状复合材料的能力,因为超声兰姆波能沿层板长距离传播,每一个超声波探头的位置可兼测较大的区域。近来,英帝国大学正在研究利用此波作为快速廉价的方法探测大型结构的脱层。文中介绍现有的检测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利弊。最后对兰姆波法的可能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8.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损检测技术及设备不断发展,以满足复合材料领域日益增多的检测需要。本文将简略介绍国外无损检测(NDT) 的新技术及设备在复合材料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9.
叙述了超声波纵多次脉冲反射法对喷管粘接的超声波无损检测,在现有条件下,采用5PC×l0×l0×2分割式双晶片直探头和从做过地面试车的喷管上取下来的金属壳层作为模拟脱粘校准试块,可以检测出喷管金属壳层与绝热层粘接件中所出现的分离型脱粘和蜂窝型脱粘。  相似文献   
110.
推导了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率的表达公式,通过对不同类型状况的模拟,得到了其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率。结果显示,无论对单一损伤还是多重损伤,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率都能准确地识别其位置。单元模态应变能变化率指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损伤的程度。因此,该指标作为旋翼大梁损伤识别的参数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