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航空   999篇
航天技术   226篇
综合类   141篇
航天   50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针对月面综合钻进试验台模拟月壤利用率和试验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主动送土试验台的设计方案,满足月面钻采作业机具的取芯特性专项验证需求。该方案利用无轴螺旋作为模拟月壤传送的核心部件,采用集成料斗实现难流动物料连续送料的功能,通过无轴螺旋转动主动将模拟月壤垂直送入取芯机构,代替综合钻进试验台钻取月壤的作用,可以实现多种级配模拟月壤的定量和定压输送。为了验证设计参数的正确性,利用EDEM离散元分析模拟月壤输送特性,并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以无轴螺旋作为主动送土机构的核心单元,可实现主动送土试验台自主、高效率地进行模拟月壤输送模拟多种取芯工况,为工程部门钻采作业机具研制定型提供性能参数验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52.
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将打开中低频段(0.1 mHz~1 Hz)的引力波观测窗口,为人类研究宇宙起源与演化、黑洞起源与演化、引力本质、暗能量和暗物质等提供全新的方法和手段。由于空间引力波探测涉及一系列关键技术,太极计划提出了"单星""双星"和"三星"3步走的发展路线图。目前"单星"计划——"太极1号"发射成功,并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在轨测试。本文将简要介绍空间引力波探测的科学价值、国内外背景和关键技术分解,重点对太极计划及其3步走发展规划进行分析,并提出后续工作的一些设想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53.
针对空间机器人双臂捕获非合作航天器过程中避免关节受冲击破坏的避撞从顺控制问题,在机械臂与关节电机之间设计了一种由旋转型串联弹性执行器(RSEA)构成的弹簧缓冲装置.通过缓冲弹簧变形来吸收捕获碰撞阶段产生的冲击能量,并采用合理的避撞从顺控制策略,保证镇定运动阶段关节受到的冲击力矩限制在安全范围内.应用拉格朗日方法及牛顿elax-elax欧拉法,分别建立捕获前双臂空间机器人开环系统及航天器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冲量定理、闭链系统位置及运动学关系,得到捕获操作后两者所构成闭链混合体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为实现失稳混合体系统的镇定,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源性理论的自抗扰避撞从顺控制方案.此外,运用最小权值范数法对机械臂各关节力矩进行分配,保证了各臂协调操作.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缓冲装置的抗冲击性能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4.
波前编码技术通过特殊面型的相位板对光束进行编码,拓展系统焦深,使之对热离焦不敏感,再结合数字图像处理,解码获得清晰图像,实现无热化设计。将波前编码技术应用在某一长波红外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中,对比了原光学系统和波前编码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光学传递函数、模拟成像质量及公差分析。结果表明,波前编码技术可以为红外成像系统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无热化方案,可使红外光学系统在-40℃至60℃范围内获得良好且稳定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955.
高精度ENO格式的有效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无振荡(ENO)有限差分格式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类高精度差分格式,重构多项式的形成是ENO格式构造的核心部分,一般均以网格平均值作为插值点。文中由通量值作为插值点,构造了一个简单的高精度格式,在求解高维欧拉方程时,较节省计算时间。引入三 阶TVDRngeKutta时间离散,就二维欧拉方程的激波反射与双马赫反射问题进行了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格式所具有的高精度和基本无振荡性质,能够满足实际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956.
新型发愤浆型式无轴承尾浆的气弹稳定性分析非常复杂,而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试图建立一套有工程实用意义的无轴承尾浆气弹稳定性分析方法和相应的分析程序,并进行参数影响分析和计算。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推导出正交各向异性复合材料梁的应变能变分表达式,并将其用于推导旋翼/机身耦合系统的运动方程。再通过对系统的稳态周期解进行摄动,得到相应的线化周期时变动力学方程,用Floquet理论判断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分析计算了悬停状态下某无人直升机无轴承尾桨的气弹稳定性,表明其孤立桨叶及尾桨/传动轴/尾梁的耦合系统是稳定的;并进行了参数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7.
针对太极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建立了太阳系天体引力摄动对日心编队构型影响的数学模型,利用仿真手段分析了太阳系中行星和月球、矮行星和小行星引力摄动对空间引力波探测日心编队构型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小行星到卫星轨道距离和星等的二重筛选方法,能够快速估计小行星相对加速度的上界.分析了日心编队构型卫星初始相位角变化对太阳系天...  相似文献   
958.
对于采用下单翼布局翼吊发动机形式的大型客机而言,为了保证发动机与地面的安全距离,挂架高度较短,造成前缘缝翼被打断,大迎角下发动机短舱尾迹对其后方机翼上翼面的流动产生不利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在发动机挂架后方机翼上表面采用主动流动控制技术来提高着陆构型的气动性能。采用机翼+短舱构型研究了吹气参数对吹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迎角下,吹气可以抑制短舱后方机翼上表面的分离流动,使最大升力系数明显提高;吹气缝宽度、吹气质量流率由于会影响吹气总压的变化,对吹气效果的影响显著,对升力系数的影响量在0.05以上;吹气缝与上翼面夹角会影响能量注入的区域,对吹气效果有较大影响;吹气缝位置会影响吹气控制的范围,对吹气效果也有一定影响。分别对无短舱涡流片和有短舱涡流片的全机构型进行了校核研究。采用吹气措施之后,无短舱涡流片构型线性段升力系数增大约0.15,最大升力系数增大0.186,失速迎角增大1°;有短舱涡流片构型线性段升力系数增大约0.13,最大升力系数增大0.16。   相似文献   
959.
航天器构型重构技术是航天器在轨服务等重大空间任务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将对新一代航天器系统的设计与研发产生深远影响。首先,给出了航天器构型重构的内涵及分类;其次基于主结构变构型等多种典型技术,对构型重构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探讨;随后基于标准化模块设计等方法,给出了航天器构型重构技术体系;接着从支持航天器故障排除等方面出发,对构型重构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归纳;最后,总结了构型重构技术的总体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0.
BLDC电机温度退化多段Wiener过程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刷直流(BLDC)电机应用广泛,其温度退化过程呈现多段性,需建立多段退化模型,而模型参数较多时,参数估计过程对初始值敏感且易陷入局部最优。首先,针对电机的加速退化数据进行研究,采用正态加权平均(Gauss滤波)的方式滤波,改进实际数据在模型参数的估计中的应用。然后,引入转换函数对Wiener模型改进,建立多段Wiener模型。其次,以极大化似然函数进行参数估计,计算时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得到估计值,对比非线性模型的残差的正态性,同时分析各模型理论寿命分布及实际该批次失效分布,确定多段模型合理性;得到的模型结果说明电机在退化过程中发生了退化机理的改变,且变换速度快。最后,以非线性模型不同时刻的寿命分布给出该应力下电机的寿命预测,这对电机的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