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90篇
航空   864篇
航天技术   118篇
综合类   98篇
航天   1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1.
某型发动机的实际涡轮盘腔冷却结构被简化成外缘轴向进气的旋转空腔模型,以实验方法研究了旋转雷诺数(Reω)、冷气雷诺数Rez)、哥拉晓夫数(Gr*)对主盘局部换热及流阻特性的影响。实验发现,冷气雷诺数、哥拉晓夫数的增大,使主盘局部换热系数在盘缘附近迅速增大,而在接近盘心时出现负值。阻力系数随旋转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冷气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利用1988年9月至1989年5月在武昌(114.4°E,30.6°N)同时接收日本ETS-Ⅱ卫星(130.0°E)发出的VHF(136MHz)信标信号和苏联静止站-T卫星(99.0°E)发出的UHP(714MHz)广播电视信号时获得的观测记录,对夜间出现的双频(VHF/UHF)闪烁和VHF快速(每分钟大于5次的起伏)法拉弟旋转起伏(以下用FRF表示法拉弟旋转起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临近太阳黑子最大年份观测到的双频夜间闪烁主要为急始型,呈赤道特性,且在临近二分点的月份里有最大出现率,秋季更为明显;伴随VHF振幅闪烁出现的快速FRF常与UHF振幅闪烁共存,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不规则体由西向东漂移,东-西向的漂移速度分量,在子夜前为140m/s,在子夜后为90m/s。   相似文献   
63.
轴流风扇旋转失速时的流场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宁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1):9-12,103-104
针对渐近型旋转失速在一轴流风扇上进行了一些测量工作,包括失速时的激光平均流场测量和热丝动态测量两大类。激光平均流场研究表明失速团主要活动在风扇转子前缘,而转子叶片通道中的流场则主要表现为叶尖间隙流的横向堵塞流动。   相似文献   
64.
针对以无刷力矩电机驱动的动量轮提出了利用旋转变压器直接求差进行位置反馈闭路控制及以脉冲输入作为加速度给定量输入的控制系统。控制电路由FPGA芯片集成 ,结构简单、有效。初步实验结果表明 ,系统实现了动量轮在± 30 0 0r/min转速范围内速度控制精度优于 2× 10 - 5且加速度响应时间优于 2 0 0ms的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65.
确定管路结构的疲劳极限对避免航空发动机燃油管路系统疲劳失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开展了空管和充压管路(13.5MPa)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采用两路应变方法监测偏心旋转过程中由惯性引起的动态应力,基于Gerber模型对内压导致的非对称循环载荷进行了应力修正,获得了两种工况下管路疲劳失效形式的差异。通过升降法数据配对,确定了空管和充压管路的疲劳极限和标准差。在升降法数据的基础上,补充若干高应力水平下的疲劳试验,采用幂函数模型拟合了管路的S-N曲线。最后,利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不同置信度和存活率下的疲劳极限。研究结果可为航发燃油管路应力严苛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随质量变化的姿态运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丹  郜冶  熊永亮 《推进技术》2008,29(1):8-12
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其微小的侧向角速度是否被耗散或被放大。就发动机内部随燃烧而质量发生变化,且使飞行器整体质心前移的圆柱形装药结构进行姿态动力学分析,得到在几种典型装药形式下侧向角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指出,质量的减小对飞行角速度的变化是有影响的,由于误差等因素所引入的初始侧向角速度也会被逐渐耗散掉。此外,在某些装药形式及燃烧方式下,其侧向角速度在燃烧过程中会以指数规律增加,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对发动机设计的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67.
采用旋转摩擦焊接技术进行了1Cr18Ni9Ti不锈钢与6061铝合金的焊接,分析不同工艺参数下钢铝旋转摩擦焊接头的焊缝成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不锈钢与铝合金的连接界面发生元素扩散并形成一定厚度的结合层,提高旋转速度能够增加结合层的厚度,随着顶锻力的提高,结合层的厚度先增加后减小。钢铝界面处的铝合金晶粒发生拉长变形,出现晶粒细化现象。靠近接头界面处硬度相对较高,接头拉伸强度随着旋转速度和顶锻力的提高先增加后下降,在旋转速度为600 r/min,顶锻力为3.8 kN时获得1Cr18Ni9Ti不锈钢与6061铝合金接头抗拉强度值最高为262 MPa。断裂位置主要位于钢铝连接界面,部分位于铝合金侧,焊接断口存在小而浅的韧窝。  相似文献   
68.
空化普遍存在于工业生产、舰船推进、航空航天等领域.使用高速相机对闭式循环试验台的旋转空化发生器内部流动进行试验观测,然后基于RNG k ε湍流模型和Zwart Gerber Belamri空化模型开展了旋转空化发生器流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观测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文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离心力作用,转子孔内的压力从内径到外径逐渐增大.内孔底部由于轴向旋涡的作用,产生较大旋涡并耗散能量.内孔顶部流体与腔体区主流相互作用,在内孔顶侧产生碰撞并形成较小漩涡.不同内孔结构对旋转空化发生器的空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相同工况下椭圆形内孔的空化率小于圆锥形和圆柱形,说明型线光滑的内孔结构局部损失小,产生的空化较弱.不同内孔结构下,旋转空化发生器内部压力脉动的主频为转频fi或24fi(对应圆周方向开孔排数),压力脉动最大幅值出现在进口管侧和出口管侧,主要原因是受动静干涉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69.
旋转高频信号注入法注入信号较为稳定,且位置估计过程不依赖电机参数,因而十分适用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零、低速转子位置检测。针对传统高频信号注入法无法辨别磁极的问题,用电压方波注入法检测磁极,结合有限元软件仿真,来合理选取方波电压幅值和时长,有效缩短了磁极判断耗时。分析了滤波器和信号离散化对位置估计精度的影响,提出在低速段可用线段拟合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处的相频特性曲线,推导所需补偿角度与电机转速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DSP28335的样机平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磁极判断过程稳定,耗时较短,补偿后的位置估计值相比补偿前有明显改善,调速过程中系统动态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受谐波和随机噪声干扰的振动信号中提取出故障冲击成分,融合四大基本形态学算子提出了改进形态滤波方法--平均组合差值形态滤波(ACDIF)方法,同时与固有时间尺度分解(ITD)相结合,并将ITD-ACDIF方法应用到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中。首先,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ITD分解得到一系列旋转分量(PRC);然后,以峭度为准则筛选出含故障信息丰富的有效PRC,对每个有效分量进行ACDIF滤波提取冲击成分进行信号重构;最后,利用频谱分析提取重构信号中的故障特征。数值仿真和轴承故障振动信号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有效滤除谐波干扰,提取强背景噪声下的冲击故障特征,实现设备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