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262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31.
采用Euler-Lagrangian方法,重点研究了柱状薄膜充气过程的流场特性.研究表明:在入口气流速度为50~90m/s,入口气流压力为1.0~1.4MPa条件下,柱状薄膜在充气初始阶段,两端会出现上下摆动的鼓包现象.通过分析柱状薄膜内部流场中的气流组织、涡量输运以及旋涡与激波相互作用,发现气流在充气口附近形成弧形激波,使流动发生偏转.偏转气流在充气口两侧形成旋涡,和激波相互作用形成局部超声速区.另一方面,对柱状薄膜应力分布的研究发现,充入气流造成柱状薄膜顶部与两端的局部应力集中,是影响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不同入口气流压力与速度条件下柱状薄膜应力分布与摆动情况表明,入口气流压力的变化对安全性的影响相对重要,而入口气流速度对稳定性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32.
邱新宇  张学仁  刘兴洲 《推进技术》1990,11(2):7-14,75,76
本文对双管头部进气旋流-突扩燃烧室模型进行了冷态流场试验研究,以探索进气方式(全旋型或部分旋型)、旋流强度(旋流数S或旋流角(?))、旋流室出口扩张角2α、旋流室长径比l/d、内通道相对面积F等参数对燃烧室流场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当选择燃烧室结构参数可以在燃烧室中形成稳定的中心回流区和头部旋涡回流区.当(?)=45°、α=15°、l/d=1.3、F=0.41时,除了形成旋流室回流区外,在其尾部还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切向分速较低的中心回流区,两者“联串”在一起.部分旋的中心回流区长度与相同旋流角全旋进气时的回流区长度几乎相等,但总压损失却降低63.4%.  相似文献   
233.
郭爽  陆华伟  宋彦萍  吴锤结 《推进技术》2013,34(11):1466-1473
为探明附面层抽吸技术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及其与栅内旋涡结构的关联,通过十个横截面的实验测量结果研究了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抽吸端壁附面层前后的主要旋涡结构以其对应损失的演变过程。研究对象为矩形低速扩压叶栅,来流马赫数约为0.23。研究结果表明,端壁附面层的变化对叶栅端区的主要旋涡发展过程影响显著。在原型方案中,壁面涡、尾缘脱落涡的演变过程对应着较高的流动损失,通道涡自身产生的损失较小,主要起到向远离端壁的方向输运低能流体的作用;在流向槽吸气方案中,壁面涡和尾缘脱落涡因端壁附面层径向迁移及角区分离受到抑制而被明显削弱;而来流附面层抽吸方案则最为有效地控制了通道涡的演变过程。   相似文献   
234.
旋涡发生器对机翼最大升力和失速迎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个展长为500?mm,弦长为250?mm,翼型为NACA0012的机翼模型,安装各种小三角翼旋涡发生器作低速风洞测力实验,研究小三角翼各种弯度和它与机翼的相对位置对机翼最大升力和失速迎角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小三角翼与机翼在某个最佳相对位置时,机翼最大升力和失速迎角有个最大的增加.当小三角翼与机翼的相对位置不变时,各种弯度的小三角翼都可以使机翼最大升力和失速迎角有较大的增加,并且相互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35.
根据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的实现原理以及相关气动设计理论,推导出气动窗口的质量流率公式,得到影响气动窗口质量流率的几个因素,研究了自由旋涡气动窗口喷管设计过程,利用特征线方法设计非对称喷管,得到气动窗口的喷管型面。最后对气动窗口喷管进行了初步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利用特征线方法设计喷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6.
237.
微射流作动器出口流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射流作动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状,应用涡量-流函数法对二维、粘性、非定常、不可压微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针对微射流形成的特点,构造了一种微射流作动器出口处周期性变化的吸/排气速度边界条件。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微射流的净质量流率为零,但其动量流率却不为零;由于微射流作动器出口处速度的交替变化,在紧贴出口处产生了旋涡对  相似文献   
238.
本文以某型卫星焊装转台牵引转向机构为研究对象,针对转台转向时与地面产生额外的磨损及动力消耗问题,进行了重新设计,并基于ADAMS软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验证了机构的可行性,对机构进行参数化建模,讨论了单个设计变量对转弯特性的影响,基于多设计变量对转弯特性的影响规律对转向机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转向特性与驱动力矩,并与现有结构进行了对比。为今后的牵引转向机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9.
基于DDES方法的叶栅分离旋涡的非定常流动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叶栅分离旋涡的非定常流动特性,选取亚声速叶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基于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 (DDES)的非定常数值模拟。针对进口Ma0.3的情况,对比分析了进口攻角、叶栅稠度、叶片弯角、叶片中弧线弯度分布和叶片厚度等因素对于叶栅分离旋涡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攻角增大时,尾迹附近流场会逐渐由定常模式转化为非定常对涡脱落模式,同时对涡脱落频率不断减小;随着攻角的进一步增大,叶背分离强度不断增加,叶背分离涡开始单独脱落,并主导流场旋涡运动。强烈的叶背分离涡脱落引起了叶片气动力的剧烈脉动,其幅值是小攻角状态下由尾迹对涡脱落引起叶片气动力脉动的30倍以上。叶栅几何参数的改变对于流场旋涡运动同样有很大影响,流场同样呈现出"定常尾迹"、"对涡脱落"、"叶背分离涡脱落"这三种主要的旋涡运动形式之一。叶背分离点的相对位置则是影响旋涡非定常运动形式和旋涡脱落频率的主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40.
环形先进旋涡燃烧室流动、燃烧和污染物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洋波  郑落汉  郭阳  苏风民 《推进技术》2017,38(11):2532-2539
为了给先进旋涡燃烧技术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对环形先进旋涡燃烧室流动和燃烧特性开展研究。首先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三对钝体布置先进旋涡燃烧室,进行冷态流动特性实验。在此基础上,对燃氢螺旋布置18对钝体的环形先进旋涡燃烧室的燃烧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有后钝体存在,可以抑制气流在前钝体后面形成旋涡脱落,从而减小了流通气流的流动阻力;(2)在凹腔喷射气流的作用下,相对于无喷射条件下凹腔内形成的旋涡结构拉长,而且占据了整个凹腔;(3)随着主气流当量比增加,流经环形AVC气流在前、后钝体间的凹腔内的旋涡结构更加趋于对称,出口平均温度、燃烧效率、NOx质量分数和总压损失系数也增大,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减小。(4)喷射角在45°范围内,随着喷射角的增加,燃烧效率和出口平均温度增加,NOx质量分数、总压损失系数和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