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262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51篇
航天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基于均相流模型对垂直发射水下航行体周围的通气空化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得到的压力数据比较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并讨论了通气时序对通气空化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通气能提高空泡内压力且不同位置压力一致,空泡末端存在回射高压;随着通气时刻提前,泡内压力和回射高压增大;空泡的发展过程伴随着旋涡的形成与演变,通入空泡的气体有3种流向,气体的运动导致空泡内产生多个旋涡,旋涡的种类可以分为3类。  相似文献   
212.
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旋涡气动窗口利用非对称喷管产生的超声速自由旋涡射流来密封高能激光器低压的激光腔,通过射流的动量改变来平衡环境与激光腔之间的压力差。提出了一种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讨论了其设计过程,对该种结构的自由旋涡气动窗口进行了设计和实验测试。测试表明,超声速自由旋涡气动窗口能够按设计参数运行,满足激光腔密封的要求,而且具有良好的光学质量。  相似文献   
213.
压气机二维叶栅涡脱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某压气机二维叶栅的非定常分离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多种工况的计算,进行了频谱分析,对叶栅非定常流动的流场结构和流动机理做了初步的探讨。在来流均匀,定常边界条件下,叶栅内流动仍然表现出强烈的非定常性;在大攻角下有类卡门涡的脱落;旋涡脱落的频率,随着攻角和马赫数的变化而变化;分离点的位置随着攻角和马赫数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14.
应用蒸汽屏方法显示跨、超声速X形鸭翼-弹身组合体旋涡运动.实验马赫数0.90~4.01,攻角范5°~32°.截面图象表明随马赫数增大,涡迹尺度减小.在低马赫数小攻角下,截面流场中旋涡结构呈现对流和扩散效应,旋涡间相互诱导生成流面;在中等攻角下,弹身上方出现四个鸭翼涡,在横流平面上形成"蛙跃”趋势;在大攻角下,流场由弹身不对称涡主导,鸭翼涡被体涡缠绕、合并.在高马赫数下,截面流场上,翼涡紧缩成"点涡”状.体涡两侧产生横流激波.  相似文献   
2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微射流作动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状 ,应用涡量 流函数法对二维、粘性、非定常、不可压微射流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针对微射流形成的特点 ,构造了一种微射流作动器出囗处周期性变化的吸 /排气速度边界条件。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微射流的净质量流率为零 ,但其动量流率却不为零 ;由于微射流作动器出口处速度的交替变化 ,在紧贴出囗处产生了旋涡对并向下游迁移形成微射流  相似文献   
216.
三圆柱绕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风洞实验研究了在亚临界雷诺数下成等边三角形布置的三个相同直径的二维圆柱在不同风向角下的表面压力分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小间距比时,随风向角的变化会产生由邻近、剪切层和尾流三种不同机理引起的相互干扰。在一定的风向角下,由于上游柱分离剪切层的直接作用,处于下游位置圆柱的内侧或外侧会出现大面积的负压分布,因而产生很大的横向力。这种在圆柱表面单侧形成的大面积负压分布与某种同期性的旋涡脱落或分离剪  相似文献   
217.
给出了前缘后掠角65°,双弧形剖面的细长梯形翼背风面流动显示结果。实验马赫数为1.10、1.53、2.53、3.01和4.01,攻角范围5°~25°。借助于蒸汽屏、纹影和油流技术拍摄了脱体和表面流型照片。蒸汽屏显示表明:在机翼背风面三角形区域的脱体流型可在垂直于前缘的法向攻角和法向马赫数构成的坐标平面上,区分出七种不同的流型;在切尖区域,有侧缘分离涡形成,后缘拖出尾涡。从摄取的纹影照片与横截面上的蒸汽屏照片一起,可获得机翼弓形激波位置随马赫数变化,以及激波-诱导分离线位置随马赫数和攻角变化曲线。在机翼上表面通过油流显示出主再附线、二次分离线、二次再附线和侧缘涡区。显示出的流型与其它有关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18.
多级压气机可调静叶转角的多目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可调静叶转角调整量的优化方法,其压气机性能目标函数和约束采用S2流面方法计算,数值优化则采用不需计算目标函数导数的可变容差多面体方法。以某三级风扇为算例,研究了不同优化目标、约束条件的转角调节规律。  相似文献   
219.
横喷射流与空气混合增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卫东 《推进技术》1998,19(3):52-56
提出利用垂直横喷射流引入流向旋涡来增强氢和空气的混合。射流中心剖面速度分布和射流轴线最大速度衰减的五孔探针测量结果表明,单孔射流与来流空气的动量比越大,混合越迅速。二维射流的混合要比三维射流差的多。单排多孔射流在一定的孔面积和流量比下,协调孔距、通道高度和射流动量比的关系,就可获得射流与来流空气的最佳混合,然后据此确定喷孔直径和数目。首次引入三维垂直射流旋涡穿透深度的概念,这比最大速度穿透深度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20.
压气机转子漏流涡与叶片气弹稳定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压气机转子漏流涡与叶片气弹稳定性的相关性。将翼尖涡法(TVM)和集中翼尖涡法(CTVM)分别与预估叶片颤振的变形激盘法相结合, 探讨了漏流涡与叶片气弹稳定性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 漏流涡对叶片气弹稳定性影响较大, 大涡量的漏流涡能抑制叶片颤振发生。计算结果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