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35篇
航空   581篇
航天技术   45篇
综合类   62篇
航天   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71.
超声速来流与燃料的充分掺混是超声速燃烧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的总体性能。本文通过在射流口前安装翼片式涡流发生器以促进燃料与空气的掺混。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RANS方法,对带有翼片式涡流发生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内氢气横向喷流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涡流发生器高度和长度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室内的流场结构、涡流强度、氢气与空气掺混特性、燃烧室总压损失的规律。结果表明,翼片式涡流发生器能够提高涡流强度并大幅提高燃烧室内的掺混性能。随着涡流发生器高度和长度的增加,流场结构间的干扰增强,导致涡流强度和穿透深度增加,从而提升掺混效率。与不安装涡流发生器情况相比,涡流发生器能提升氢燃料的穿透深度超过170%,减少燃料掺混距离70%以上。更加复杂的流场结构同时会增大燃烧室的总压损失,并随着涡流发生器高度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相较于掺混性能的提升,总压损失的增大幅度相对小很多,说明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翼片式涡流发生器能够有效提升燃烧室的掺混性能。  相似文献   
772.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调节控制技术的研究历程及研究现状,并结合我国航天动力研究基础,指出通过在主系统或副系统管路上设置液体或燃气流量调节装置、通过可调结构的针栓式喷注器同步对流量与压力进行匹配调节仍然是实现大范围变推力调节的两种主要手段;分析了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调节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途径,预测了未来一段时期内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及其调节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若干适合我国国情的研究建议,为我国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技术的发展和有关研究者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73.
采用高速摄像拍摄火焰化学自发光和本征正交分解(POD)法研究了多激励频率下中心分级旋流分层火焰的宏观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气量分配比的增加,火焰宏观结构逐渐沿径向方向扩张,火焰分层现象变得更加明显。激励频率的变化对火焰宏观结构的影响较小。POD分析结果表明:外激频率为200 Hz时火焰脉动最明显。随着主燃级气量占比的增加,释热脉动在激励的作用下沿轴向方向减弱,在径向上出现极值交替且振荡变强。  相似文献   
774.
层流控制、复合材料、全电驱动等创新性航空技术的应用给传统防/除冰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高电压驱动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新概念防/除冰方法因其没有复杂的机械构造和潜在的气动耗损,从而有潜力成为下一代飞行器采用的防/除冰方法。该综述从飞行过程中的结冰与防/除冰研究、等离子体空气动力与热激励特性研究、等离子体激励防/除冰研究等三个方面,对等离子体防/除冰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等离子体防/除冰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1)以等离子体空气动力与热激励为主要因素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2)等离子体激励下多物理场非平衡相变演化规律与防/除冰机理。上述科学问题的研究包含了等离子体物理特性、流动控制机理、结冰机理、防/除冰规律等众多流体力学前沿方向,等离子体防/除冰研究的难点在于涉及多物理场耦合和多时间尺度,因此,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验观测技术成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的关键突破点。探索等离子体激励防/除冰机制以及解决面向工程应用的技术问题,是下一步需要聚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75.
在石油开采与钻探领域,脉冲发生器作为旋转导向系统井下信号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压力脉冲幅值有助于提升旋转导向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揭示其工作原理及提高压力脉冲幅值,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动网格技术、非牛顿流体模型,借助Fluent平台对往复节流式正脉冲发生器进行了动态数值实验。利用离散形式的动量方程将主阀体与电磁阀的被动运动转变为主动运动,选择适用于k-ε湍流模型的赫-巴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描述泥浆,提高了计算的收敛性与运动的可控性。基于非牛顿流体的流固耦合方法,更真实地模拟了脉冲器在井下工作过程。结果表明限流环内径越小或入口排量越大,则压力脉冲幅值与信号发生频率越大。  相似文献   
776.
《航空学报》2023,(4):154-164
旋流燃烧器的结构参数会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燃烧过程产生影响,为了获取高分辨率的流场三维信息以分析旋流燃烧器对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优化策略,可通过背景导向纹影层析(BOST)技术实现复杂流动的三维折射率、密度和温度分布的瞬态重建。首先采用镜头等效光学系统和龙格-库塔光线追迹方法对光线偏折产生的畸变图像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采用光流方程重建模型对规则和复杂对象的折射率场进行了重建模拟,分析了图像偏移大小的影响因素,计算了测量体、焦距等设置参数对重建误差的影响,提出了背景导向纹影的优化测量设置方法。模拟结果显示采用优化设置参数后重建折射率场较好地展示了湍流旋流火焰的旋进射流、褶皱和涡旋等流场复杂结构。  相似文献   
777.
赵永胜  张黄伟  张江 《推进技术》2022,43(1):94-102
本文基于OPENFOAM数值仿真平台,采用动态网格技术和湍流离散涡(DES)模型,研究了微涡流发生器以一定速度向下游移动时,激波/边界层干扰(SWBLI)流场特性的变化,重点关注干扰区域内的流向和展向的流场特性。来流马赫数为4,微涡流发生器向下游移动速度为0m/s,20m/s和40m/s。研究表明:当MVG向下游移动时,SWBLI区域的“弓”形高压区会演化成“双弓”形;入射激波形成高压区的压力明显降低,同时,入射激波和反射激波形成高压区的峰值位置均会向下游移动;流场下游 “双圆弧”状高压区的高度逐渐降低;SWBLI区域边界层的高度逐渐降低,同时边界层底部的速度也有所降低;随着MVG移动速度的增加,对SWBLI流场的控制效果更加明显;动态MVG对流场的控制是通过尾迹涡和波系结构实现的。  相似文献   
778.
翅片管换热器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对带有矩形涡发生器的翅片管换热器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矩形翼涡发生器迎流夹角分别为50°、60°、70°和80°时换热器的传热和流动特性,夹角为60°、70°时的换热性能较高。综合考虑换热能力与压力损失,夹角为60°时换热器的综合性能最好。在迎流夹角为60°前提下,研究涡发生器无量纲结构尺寸为2.25、2、1.75和1.5时换热器的流动和换热性能,涡发生器无量纲尺寸为2时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79.
变流量固体冲压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常采用控制燃气发生器压强的方式调节燃气生成量,在跟踪变化压强指令过程中,流量会产生明显的负调现象,严重影响发动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 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具有高度非线性、强时变特性的燃气发生器系统为对象,构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流量调节自适应PI控制器,并给出一种利用自适应微分跟踪器对期望控制指令进行“整形”的负调改善算法;首先,结合负调发生、终止判据,综合考量系统流量安全裕度,负调发生方向,构建了适配于动态负调约束的自适应跟踪微分器(TD),克服了传统跟踪微分器在负调抑制过程中控制精度不高,指向性不强等缺陷;进一步,开展了多工况下的负调抑制算法仿真校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自适应控制算法具备良好的燃气流量控制能力,可实现在基本不改变响应时间情况下,将最大负调量削减56.6%的控制效果,展现出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0.
为研究发动机进气道风扇噪声特性及声衬降噪效果,使用模态发生器提供声源,采用固定麦克风阵列和旋转扫描耙装置测量进气道内噪声信号,进而利用周向和径向模态分解方法得到声模态幅值,对影响模态分解结果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周向模态在时域内进行分解,得到幅值和相位的时变特性.最后完成了2套声衬实验件降噪效果测试.结果表明:模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