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7篇 |
免费 | 486篇 |
国内免费 | 16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73篇 |
航天技术 | 101篇 |
综合类 | 233篇 |
航天 | 1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60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47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40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47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高超声速风洞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FL-31风洞中进行了某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技术研究,成功建立了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技术。试验模型是某典型构型的可重复使用航天飞行器,由助推器以及再入体两部分组成。利用风洞上下投放机构实现两模型间的相对运动,采用两台天平对模型的气动力进行测量,同时利用纹影仪记录模型分离过程中的激波干扰情况。结果表明:试验系统设计合理,能准确模拟物体间分离过程,并能精确测量多体干扰的气动力特性,激波干扰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492.
为了研究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激波干扰和流场结构,对一个二维进气道模型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所风洞流场中进行了实验(M_∞=5.0,Re_∞=7.5×10 ̄6m ̄(-1))。采用纹影方法,结合压力测量对进气道内流结构进行诊断,同时用Yee的TVD有限差分格式通过求解二维N─S方程对相应实验状态下的进气道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风洞实验与数值模拟取得了较好的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高超声速进气道内的激波─边界层干扰对进气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3.
494.
495.
球面激波对平面的马赫反射的简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Whitham绕射理论,给出了球面激波对平面绕射时马赫杆的近似解,同时求得了马赫反射三波点迹线及壁面超压。另外还导出了新的面积函数表达式。在壁面超压的计算上,这些理论结果与用Whitham方程求得的数值解相符合。 相似文献
496.
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汽车车身复合曲面斜截面外形的有效算法。根据实际问题的情况,提出了沿复合曲面三条边界扫描找始点及用自适应步长跟踪求迹的算法。该算法简化了扫描过程,缩短了计算时间,并且所得到的交点记录了坐标值和相应曲面片的参数值。测试显示这种算法简单实用、快速有效,在车身复杂曲面截面质量分析和自由曲面数控加工刀位轨迹计算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97.
高超声速湍流中的激波/边界层干扰现象,因其会引起气动力/热等关键参数的剧烈变化,在相关飞行器的设计与优化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涉及真实飞行器的湍流模拟中,采用基于涡黏性假设的湍流模型与雷诺平均的RANS方法仍然是目前工业设计中最为常用的手段。为了获得更好的预测结果,很多研究都集中在对湍流模型的修正与改进上,但是对求解的RANS方程本身关注却不多,特别是湍动能(TKE)在平均方程中所起作用的相关研究就更少。本文以马赫数为7.05的柱裙干扰流动为例,采用k-ω SST湍流模型,针对RANS方程中常被忽略的湍动能项在高超声速激波/边界层干扰中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研究,并对每一个湍动能项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湍动能项对激波/边界层干扰区(SWBLI)流动预测结果有很显著的影响,特别是流动分离区的范围。忽略其中部分湍动能项可以使分离区缩小至原来的40%左右,而忽略另外部分湍动能项反而会使得分离范围增大近30%。通过对平均动量方程和平均能量方程的分析发现,造成这种剧烈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湍动能项被忽略后有效平均压力场的显著改变,进而改变了分离点附近的逆压梯度,从而造成了流动分离区范围... 相似文献
498.
499.
500.
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中,限制技术是影响计算精度和计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目前应用较广的经典二阶总变差衰减(TVD)限制器虽能较好地满足计算要求,但性能差异大且分辨率和耗散的性能间并未得到良好权衡。对一种新型的三阶TVD插值限制器(T-3限制器)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3种经典限制器进行对比。首先通过一维黎曼问题,得出T-3限制器兼顾较高间断分辨率和良好稳定性的特点;接着通过高超声速双锥绕流和X-33外形飞行器的数值实验,得到T-3限制器具有刻画复杂流动的能力以及较优的气动热计算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