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22篇 |
免费 | 1039篇 |
国内免费 | 64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206篇 |
航天技术 | 656篇 |
综合类 | 736篇 |
航天 | 14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187篇 |
2022年 | 202篇 |
2021年 | 224篇 |
2020年 | 245篇 |
2019年 | 225篇 |
2018年 | 141篇 |
2017年 | 174篇 |
2016年 | 175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233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299篇 |
2011年 | 321篇 |
2010年 | 232篇 |
2009年 | 283篇 |
2008年 | 331篇 |
2007年 | 305篇 |
2006年 | 255篇 |
2005年 | 245篇 |
2004年 | 252篇 |
2003年 | 231篇 |
2002年 | 209篇 |
2001年 | 223篇 |
2000年 | 180篇 |
1999年 | 153篇 |
1998年 | 176篇 |
1997年 | 152篇 |
1996年 | 134篇 |
1995年 | 114篇 |
1994年 | 105篇 |
1993年 | 107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34篇 |
1987年 | 3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湍流火焰结构是表征湍流与火焰相互作用的组分、速度、温度等标量场信息,理解湍流与火焰相互作用规律,验证和发展湍流燃烧模型的实验基础。针对传统曲率PDF分布反映湍流火焰面褶皱结构失准问题,利用网络拓扑结构方法可以标记系统关键节点和特征结构,构建湍流火焰面的拓扑结构。本文标记了湍流火焰面上的关键褶皱结构,分析了湍流与火焰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低湍流强度下,湍流火焰面的关键褶皱结构由火焰自身不稳定性引起;当湍流强度增大,湍流火焰面的关键褶皱结构由湍流尺度决定。在本生灯湍流火焰中,火焰自身不稳定性引起的火焰褶皱与火焰发展距离有关。在本生灯火焰底部,火焰自身不稳定性不引起火焰面褶皱,随着火焰向下游发展,其对火焰面影响逐渐增大,火焰褶皱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212.
大型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身后体会产生一对反向旋转的脱体涡(后体主涡),该涡与平尾翼尖涡共同构成飞机后体的涡系结构。在风洞中,利用激光粒子测速(PIV)方法,对单独后体和加装不同展长平尾的后体,分别研究涡系结构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后体主涡的涡核中心沿流向明显向上移动;加装平尾后,涡系呈现典型的四涡结构,平尾翼尖涡对后体主涡影响显著,加大了后者向上移动的趋势,同时使其沿展向外移,并显著削弱其涡旋强度;平尾展长增加后,后体主涡受到的影响有所减弱。在低速环境下,来流速度对后体涡系结构的无量纲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213.
为了解决在复杂的干扰对抗环境中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问题(例如,对具有多种干扰对抗手段的机动目标的跟踪问题),基于结构随机跳变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反干扰信息处理的新方法,该方法针对干扰环境的随机剧烈变化,适时地辨识干扰环境的当前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决策来优化和利用系统的资源(例如传感器的优化重组、信息融合算法的转换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扰对信息处理精度的影响.以有效地提高信息优化处理的精确度.在本文中就该方法的性能与其它算法做了仿真比较,其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4.
在UNIX环境下,以MSC/Patran为平台,利用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工具PCL,通过客户化、增设特定的命令和窗体等技术开发了结构优化系统的前后置模块,并集成现有数值计算模块,形成工程程序系统.由此开发的系统前后置保持平台的原有强大功能,且易实现和赢得用户.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系统的实用性和工程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5.
浮筒安装系统用于将浮筒与飞机连成一体,是很重要的承载传载结构,对浮筒型水陆两栖通用飞机性能有较大影响。Edo、PK、Wipaire、Aerocet 等国外专业化浮筒企业在浮筒及浮筒安装系统设计方面有重要贡献这些企业通过长期实践发展出一些典型/标准浮筒安装结构形式和安装设计,并且不同重量级别浮筒-通用飞机,不同类型浮筒对应不同的典型/标准设计。对各类浮筒安装系统的典型/标准结构形式、细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和梳理总结有实际意义和作用。浮筒安装系统的典型/标准设计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经受了充分的使用考验,可以作为相关设计工作的参考。具体浮筒安装设计工作中,需要根据浮筒-飞机的特性,参照典型/标准设计,选择合适的安装设计并适当组合和优化。浮筒安装系统不应局限于现有的典型/标准设计,可以探索新设计,进行接力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216.
217.
文摘为研究点阵结构工艺参数对透波平板电磁波谱的影响,基于体心立方结构(BCC)点阵基本构型,建立透波平板仿真模型,运用CST仿真软件分别从孔隙率、蒙皮厚度、胞元尺寸、入射角度4方面探究不同结构工艺参数对透波平板共振频率及透射率的影响。并运用选区激光烧结(SLS)制备点阵透波平板结构,用于2~18 GHz透射率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仿真数据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透波平板共振频率随孔隙率增大,第一频率点向低频偏移,第二频率点向高频偏移;随着蒙皮厚度的增加,透射率降低;胞元尺寸与蒙皮厚度决定透射谱的通带共振频率,孔隙率影响较小;入射角增大时,水平极化入射波透射率均大于75%,影响较小;竖直极化入射波透射率在高频处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18.
219.
温度冲击试验可模拟极端温度环境对固体发动机结构的影响。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通过热-机耦合,分析了一种固体发动机喷管堵盖在温度冲击中的温度、应力和应变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冲击中,喷管堵盖内存在温差,最大可达46℃;存在内应力,在铝合金支撑件/EP密封件环形界面处最大,低温-50℃时达18.1 MPa,是堵盖最先破坏的位置;EP密封件是堵盖的最薄弱环节,粘接结构最大内应力11.6MPa,分离结构9.1 MPa;得出了温度冲击下,影响喷管堵盖结构完整性的因素,表明选用低模量和合适线胀系数的密封材料,采用常温成型方法,脱开密封件/支撑件间环形交界面,可有效降低密封件/支撑件的内应力;含GFM/EP/铝合金喷管的真实发动机温度冲击试验结果与预估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20.
综述了国内外空间探测器烧蚀防热材料的种类及其应用情况,美国主要包括高密度酚醛/玻璃钢、蜂窝增强烧蚀防热材料、PICA及PICA-X以及高密度碳酚醛材料等,国内则主要包括酚醛/尼龙、蜂窝增强烧蚀防热材料和NF材料,介绍了这些材料所应用的探测器、气动加热环境、防热材料性能和防热结构成型技术。总结了美国空间探测防热材料研制中出现的两次烧蚀异常及导致的探测器选材变化,可见防热材料与热环境耦合关系复杂。同时介绍了我国针对防热材料抵御异常损伤开展的部分工作。最后对空间探测防热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