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479篇
航天技术   154篇
综合类   94篇
航天   1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51.
使用状态寿命(即状态良好、初始损伤、故障发展和即将失效4个寿命阶段)描述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并建立了滚动轴承状态寿命的评估模型.状态寿命评估模型建模的关键是振动信号的特征提取和状态的识别算法.针对滚动轴承振动的特点,根据小波包变换能将信号按任意时频分辨率分解到不同频段的特性,提取小波包重构信号的频带能量构造特征矢量,利用推广性能良好的贝叶斯正则化BP网络作为状态寿命评估的算法建立特征向量与状态寿命之间的映射,采用滚动轴承全寿命试验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训练和确定评估模型.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852.
气压缓冲器非线性数学模型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求得某涡喷发动机中气压缓冲器的高精度数学模型,利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建立了气压缓冲器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基本结构,用模型辨识方法得到了模型的参数。通过时域仿真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证明非线性模型的最大误差比线性模型的小3倍。  相似文献   
853.
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高职高专院校引入的数学建模课程;方法强调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以能力为本位"是贯彻始终的教育宗旨,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结果数学建模讲求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拘泥于解题的技巧高低,也不追求结论的唯一性;结论数学建模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教育的特点是不谋而合的。  相似文献   
854.
中空纤维膜机载制氮装置的数学建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考虑浓差极化现象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并用正交配置法求解,对中空纤维膜机载制氮装置(OBIGGS)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状态点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富氮气体(NEA)中氧气的质量分数随着进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达到最小值后又呈上升趋势;在进气与排气压力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中空纤维膜排气压力的下降,中空纤维膜的富氮气体质量流量逐渐增加;随着中空纤维膜丝长度的增加,丝内气体的压降和富氮气体质量流量均有所增加;中空纤维膜空气分离制得的富氮气体质量流量越大,则所需进气的质量流量越大,且富氮气体氧气质量分数越高.   相似文献   
855.
付仕明  潘增富 《宇航学报》2010,31(1):264-269
热管理系统是保障空间站正常运行的关键系统,其热量收集通常涉及多种传热方式。 空间站舱内气压下降将削弱空气的对流换热能力,从而造成热收集方式的气压适应性差异。 分析了这种差异及其对空间站热管理的影响。设计了两种针对密封舱的热量收集方式,第 一种单纯用空气强制对流,第二种通过在密封舱内加装冷板,同时采用强制对流、导热和辐 射进行热量收集。首先利用简化的密封舱换热模型给出了描述两种热量收集方式气压适应性 的分析解,然后利用集成全局热数学模型分析给出了热管理系统采用这两种热量收集方式时 压力下降对空间站温度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管理系统以空气对流为主进行热 量收集时,气压下降可能导致舱内温度大幅升高;当同时采用导热、辐射及对流等多种途径 收集热量时,热管理系统的气压适应性较强,有利于空间站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56.
基于燃气射流控制的可调进气道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固定几何形状冲压发动机超音速进气道在高马赫数状态下工作时品质降低问题,提出从补燃室或燃气发生器引入燃气喷入外压缩面和喉道,实现对进气道外压缩波系和有效喉道面积进行调节的方案。采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不同马赫数工况下,喷射条件变化时进气道的性能参数。根据流场数值计算结果,采用B样条理论建立了燃气射流控制可调进气道数学模型,利用此数学模型可确定进气道外部斜激波位置以及总压恢复系数随工作马赫数和射流喷射条件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射流入射角度和射流流量增大,射流调节能力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857.
固液火箭冲压发动机兼具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和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优点,为了研究其性能,建立了理论分析模型,计算了设计点性能以及非设计点工作特性.结果表明,固液火箭冲压发动机的比冲高于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当液固比为1时,比冲提高1.82倍,液固比越大,比冲越高;随余气系数的增加设计点比冲先增加而后减小;非设计点比冲随飞行马赫数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对应不同的飞行高度,有一个临界点使比冲最大,高度越低临界点马赫数越小;推力系数随飞行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低马赫数下的比冲随飞行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高马赫数下的比冲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按等余气系数调节燃油流量会使发动机性能变化较大,要获得稳定的飞行性能应研究其他的加热规律.  相似文献   
858.
 在飞机设计中,应用驾驶员数学模型预测飞机飞行品质是避免人机系统出现不良耦合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飞行品质的预测精度,采用人工神经网络(NN)方法进行驾驶员模型辨识,着重研究该模型对不同飞机被控对象的适应能力。首先,详细分析了驾驶员完成俯仰跟踪任务的操纵行为特点,提出适用于该驾驶员行为描述的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形式。然后,根据对不同被控对象进行俯仰跟踪实时仿真实验的结果,对神经网络模型参数进行识别。最后,对模型辨识结果进行了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辨识方法适用于研究具有不同增益、不同短周期振荡频率飞机被控对象的驾驶员操纵行为特性。  相似文献   
859.
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低载截除水平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荟 《航空计算技术》2010,40(1):9-10,15
载荷谱中损伤不明显的低载循环和产生明显疲劳损伤的载荷循环在编谱过程中的处理方式不同,二者损伤之间没有确切的区分界限,而该分界正是截除水平的位置。为了便于进一步开展低载截除理论研究,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原理的数学模型,在一定置信度下描述低载截除水平的概念,说明确定截除水平点的过程。该模型能够依据较大载荷源检验任意载荷循环的有效性,合理区分低栽循环和有效循环,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伤算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60.
圆形声纳浮标阵搜潜效能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建立圆形声纳浮标阵搜潜效能模型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圆形声纳浮标阵作战机理的分析,使用数学方法建立了圆形声纳浮标阵搜潜效能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