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479篇
航天技术   154篇
综合类   94篇
航天   1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9 毫秒
801.
结构光传感器的成像分析及其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结构光传感器进行了成像分析,从结构光传感器的结构及其成像机理入手,得出了物像间的坐标关系式,建立了结构光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其成像特点,并指出了数学模型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802.
803.
简述军机备件供应的体制及其主要工作内容,提出适合于军机的确定备件数量的数学模型,对国内新研机种备件种类与数量的确定方法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4.
805.
对接捕获过程中相互接触作用点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辛  曲广吉 《航天器工程》1994,3(3):32-35,41
针对周边式对接机构,首先给出了其可能的接触区域和接触点的基本类型,然后逐一建立了各类可能接触点的空间解析描述,最后建立了确定各类接触点的数学模型,并对接触点的判解方法进行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806.
分析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BPMSM)的悬浮原理,在转子中加入了一组阻尼线圈,建立了带有阻尼线圈BPMSM径向悬浮力的精确数学模型。通过对加入阻尼线圈前后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对比、分析,证明了阻尼线圈对转子稳定性的增强。采用转子磁场定向控制策略设计并构建了BPMSM的控制系统,对转子的位移等参数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加入阻尼线圈后,有效提高了电机的稳定悬浮性能及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07.
开展了可压缩流体中热线探针校准方法的研究,以满足其在各种速度测量场合的使用需求。研究了对数校准数学模型,发现校准系数求解过程中存在矩阵奇异性过强的问题,导致在速度小扰动条件下方程求解稳定性差。对对数校准数学模型进行了参数无量纲化及添加正向偏置的改进,建立了无量纲化对数校准数学模型。在马赫数为0.3~0.5,引射压力为150~300 k Pa范围内进行了校准实验,利用对数校准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拟合优度为0.997 61,拟合速度平均偏差为1.378 m/s,校准系数求解过程中系数矩阵条件数为1.595×108,矩阵奇异性过强,加入速度小扰动(1 m/s)后,拟合优度为0.379 74,拟合速度平均偏差为43.81 m/s,方程求解稳定性差。利用无量纲化对数校准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拟合优度为0.998 95,拟合速度平均偏差为1.203 m/s,校准系数求解过程中系数矩阵条件数为3.655×102,且无量纲化方法不受速度小扰动影响。对流体速度进行不确定度分析,速度平均不确定度为3.168 m/s,无量纲化拟合速度平均偏差明显小于速度平均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证明了无量纲化对数校准数学模型应用于可压缩流体热线探针校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08.
大振幅非定常实验数学模型与动导数仿真实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大振幅非定常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Duhamel积分方法,可获取模型迎角按任意 规律变化时的非定常空气动力,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从大振幅实验获得小振幅导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09.
以某大型泵压式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的输送系统为研究对象,构造了该系统的物理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大范围参数扰动以及工况调整过程的非线性动态特性仿真,计算方法采用自适应变步长的四阶龙格—库塔法。结果表明,所建数学模型较精确合理,计算方法满足模拟要求;计算结果对类似发动机的研制与改进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10.
陈小前  杨涛  王振国 《推进技术》1999,20(5):44-47,52
介绍了一种宇航用的利用产生燃气做功并通过提升机构完成提升动作的微型燃气发生器的设计。建立了描述燃气发生器内部流场的数学物理方程。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燃气发生器内部的燃烧和流动以及提升机构的运动过程。由模拟结果及理论分析来指导药柱的设计, 使得燃气发生器能满足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