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694篇
航天技术   45篇
综合类   38篇
航天   1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电阻应变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很广,但由于元件材料本身和结构形式、工艺、应变计性能及粘贴等原因,还会由于温度变化而产生零点漂移而产生误差,本文对其补偿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2.
引言 英国雷神公司生产的MK2D型单脉冲二次雷达以运行稳定、故障率少著称,在民航空管系统普及率比较高。它全计算机、数字化检测维护手段,极大地方便了雷达机务员的维护工作,但在雷达与CMS终端计算机建立连接之前的阶段——系统启动阶段出现故障,它一切先进的检测手段都无法发挥作用,并且由于雷达询问机前面板可见的指示灯、测试点很少,反而给维护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雷达作为重要的空管设备,  相似文献   
103.
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我国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讨论并分析了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点方向,强调了这种“低成本”、“工程化”技术应在“一体化”思想指导下综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4.
MBD技术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我国航空制造业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迅猛,三维数字化设计技术和数字化样机技术得到了深入应用.同时,随着计算机和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传统以模拟量传递的实物标工协调法被数字量传递为基础的数字化协凋法代替,缩短了型号研制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5.
分析了飞机钣金零件展开的复杂性,按照飞机钣金零件的结构和成形分类,对钣金零件展开计算方法进行了综述和归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典型飞机钣金零件数字化展开计算方法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6.
数字化评估指标重要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军工数字化工程是提升我国国防实力的有效措施,数字化评估是保证数字化工程实施效果的手段。本文针对军工企业数字化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并实施对权重的调研。采用频数分析和最小二乘法原理,对调研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评估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07.
白珂  管林 《航空制造技术》2000,(5):27-29,53
根据产品数据管理(Product Data Management,PDM)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结合沈阳飞机研究所从事的飞机异地无纸设计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阐述了在无纸设计过程中PDM产品的工作空间和应用方式,及其在未来的WEB环境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主要根据美国ROCKWELL公司ARINC有关技术规范开发的ACARS系统,将新一代的数字化空/地通信系统-ACARS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功能特点介绍给广大民航使用和机务维修人员,以利于该项新技术在我国民航界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9.
技术改造实施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该项目的工艺设计水平。本文从柔性生产线工艺设计依据、指导思想、主要设计内容,以及生产线总体技术水平和经验教训等方面,较详细地介绍了摩托车发动机机加柔性生产线工艺设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0.
通信卫星逐步由高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向高、中、低轨结合的全球覆盖卫星方向发展,多业务和多重覆盖的发展趋势对通信卫星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信卫星配备灵活载荷已经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对面向个人用户的高通量通信卫星及高、中、低轨结合的组网通信卫星来说尤为重要。配备灵活载荷的通信卫星能实现端到端业务,能灵活调整覆盖区,实现灵活组网,并提升资源利用率。分析了国内外通信卫星灵活载荷的发展动态,介绍了通信卫星灵活载荷的技术特点,并给出了有效载荷方案,最后阐述了通信卫星灵活载荷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