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605篇
航天技术   38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1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1.
版权声明     
正凡向本刊提交的文章,均视为同意本刊授权的合作媒体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授权费用。  相似文献   
712.
针对数字工程中异构模型集成仿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狄拉克符号的系统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以屏蔽子系统的建模逻辑和模型实现差异,描述全系统的集成模型和动力学演化。利用类TNEA中间件提供的状态定义和方法调用机制,可以将异构模型映射为具有相同建模逻辑和软件接口的对象模型,构成数字主线,开展虚实融合系统集成试验。该方法可以支撑航天“簇”演进模式下的新技术快速插入、新系统原位替代和新状态快速验证,并针对数字航天开展全要素虚实融合试验,在虚拟环境中摸边探底,验证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713.
结合航空发动机总装业务特点,通过对面向智能制造航空发动机总装生产线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建设需求分析研究,提出了面向智能制造航空发动机数字化总装生产线应用架构,阐述了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实现路线,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以及装备制造业开展面向智能制造的产品数字化生产线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714.
飞机部件级的数字化柔性工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的深入分析,结合数字化测量和误差补偿方法、工装模块化设计等,针对某型号飞机前襟翼装配,设计一套数字化柔性装配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内外前襟及其左右对称件4个部件的数字化装配,为提高飞机前襟翼的装配质量稳定性和装配效率,缩短生产准备周期提供了保障,同时为飞机部件级数字化柔性工装设计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715.
钣金件的数字化整体测量方案,不但解决了大尺寸钣金零件、复合材料零部件的现场快速检测问题,同时在数控加工过程为工艺、制造部门及时反馈加工过程的数据信息,真正实现了数控加工过程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16.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  相似文献   
717.
介绍了基于数字化协同设计环境的飞机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技术在某机型工艺设计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及成果,论述了飞机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方法的实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18.
提出了在飞机研制中采用全三维快速响应试制技术,以全三维数字化设计数模为核心,三维设计、三维制造、三维检验的技术体系。这种技术体系设计/工艺高度并行,单一数据源时时共享,并作为唯一依据贯穿飞机研制全生命周期,"边设计、边制造",制造技术前移。在新型研发平台上建立了以设计与制造一体化为核心的快速试制技术体系,在新技术应用上上了一个台阶,重量控制精准、试制流程简捷、技术体系先进、技术手段实用,实现了"好、快、廉"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19.
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复合材料数字化生产线信息化系统的组成,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悔数字化生产线的三个主要系统PDM、ERP和MEs抽象为经济系统,提出建设复合材料数字化生产线信息化系统的投资模型。  相似文献   
720.
基于QCI模型,对我国制造业总体质量竞争力状况进行了测算。受宏观经济波动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质量竞争力逐渐步入增长瓶颈期,面临着新挑战和新威胁,呈现出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