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5篇
航空   296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58篇
航天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UPVC给水管推广应用价值及安装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硬质聚氯乙烯塑料给水管(UPC)(Unplasticized poly ciny chloride pipe),将其与传统使用的镀锌钢管和铸铁管进行对比,突出了UPVC管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谈及作者在UPVC管安装施工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2.
周威 《中国航天》2008,(4):28-29
在我国的航天引进业务中,除涉及欧洲产品外,也时常涉及日本航天产品,特别是日本的航天用高端复合材料和测试设备等产品.随着欧美国家对华出口控制实施收缩政策,日本也步其后尘,严格控制对华出口.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和跟踪其出口控制政策及体制的变化情况,以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3.
114.
针对飞机上常见的液压及燃油管系结构,叙述了两种简化的动力学分析数学模型,并用仿真算例说明了管中液体的流速及压力对管道结构动力学特性所产生的影响,同时说明了两种简化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5.
根据文[1]计算的应力强度因子(SIFs)的近似值,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厚壁和薄壁的管道进行了考查,建立了应力强度因子与参数α、ξ、K1(a)中n的回归模型,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将拟合和预测值与其他作者的结果作了比较。计算机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6.
宇宙的未来     
巨尤 《太空探索》2001,(11):26-29
宇宙与一间房子、一个场地、一台机器一样,不可逆转地在衰败。虽然房子、场地和机器可以整修翻新,但这要消耗其它许多东西,使更多的东西衰败。宇宙也一样,虽然不断  相似文献   
117.
风洞高次曲线收缩段壁型及其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的五次曲线收缩段壁型是一种新型风洞壁型,与通常采用的壁型相比,具有边界层厚度薄,流场湍流度低,气流均匀性好等综合效果,该收缩段壁型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8.
剪切流场中液滴形变的三维力学模型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油水乳化液中分散相液滴的受力及形变,从理论上提出了剪切流场中液滴形变的三维力学模型.通过实验观测了液滴在由两个同心圆筒形成的旋转剪切流场中的变形情况,并对建立的三维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测量结果表明:实验观测值和理论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未加乳化剂时,在z方向上,随着液滴拉伸率的增加,液滴的变形收缩系数也随之增加;与未加乳化剂时相比,加入乳化剂时液滴的变形收缩系数偏离理论值更大;对于有表面活性剂的自由液滴来说,液滴破裂所需要的临界剪切率比没有表面活性剂时要低.  相似文献   
119.
矢量二元收扩喷管热射流复杂流场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二元收-扩矢量喷管的概念,用热射流实验台对二元矢量喷管进行了过膨胀状态下的喷管模型热态实验。测量了喷管壁面静压和喷管出口总压分布,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给出了二元喷管热射流场的清晰画面,并对流场特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研究表明,在非设计状态,二元喷管管内有明显的流动分离现象,喷口射流总压严重畸变,在热射流流场中,射流流场呈现双势核结构。  相似文献   
120.
为拓宽进气道工作马赫数范围,结合型面变几何技术并充分利用迟滞回路效应的优势,基于外压缩面/喉道高度协同调节的二元TBCC进气道模型,采用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马赫数为4.0的通流状态下进气道内收缩比(即改变喉道高度)增减对起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道处于不起动状态时,降低内收缩比使进气道肩部分离包被吞入继而实现再起动;结合纹影和沿程静压分布等分析,进气道入口波系在各内收缩比下与设计值相符,但内流通道的CFD结果与试验结果存在相对误差ε,且起动状态下的εq比不起动状态下的εb约低1.5%(εq<2.7%,εb<4.2%),表明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于前体激波的预测较为准确,而对于不起动进气道内流静压预测存在误差;获取此类变几何进气道的迟滞回路特性,当内收缩比≤1.79时,进气道正常起动,当内收缩比≥2.54时,进气道不能正常起动,当1.79<内收缩比<2.54时,进气道的起动特性由初始状态和内收缩比的增减趋势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