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0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21篇 |
航天技术 | 178篇 |
综合类 | 117篇 |
航天 | 2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51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51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59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21.
822.
针对单柱地轨型三坐标机横梁的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横梁的变形补偿方法,并通过对测头轨变的研究,提出应用计算调整横梁,同时给出了算法。这种横梁的设计和调整经过实际验证是切实可行的,而且远远高出我国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823.
无人机系统安全目标水平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考虑无人机系统(UAS)与有人机运行安全特性的不同,通过事件树分析识别出对地撞击是无人机系统运行的首要风险方式。基于等效安全水平的概念,建立确定无人机系统安全目标水平的对地撞击模型,将无人机撞击动能、构型参数以及飞行环境因素综合考虑到模型中,并计算了不同无人机系统在不同运行场景下的安全目标水平以及基于我国地域人口的安全目标水平,结果表明: 在考虑运行环境的情况下,对无人机系统安全目标水平的定量要求可能跨越4~5个数量级。在此基础上,结合风险矩阵的概念,给出基于对地撞击情况的无人机系统运行风险评价矩阵,为无人机系统运行风险评价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824.
针对某型军教机从装备部队以来多次出现的发动机停车故障,采用模糊决策方法进行诊断,客观、科学地建立了模糊诊断矩阵,为该型军教机发动机停车故障的快速诊断和维修提供了一种科学且行之有效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825.
826.
确定出每架航空器的位置和滑行路径,可以根据不同跑道使用情况得到航空器热点滑行路径,以及通过结合监视雷达解析出的速度信息,将速度畸态区域作为航空器潜在冲突区域.由于雷达监视数据是每秒更新航空器的位置信息,因此在众多的数据中找到同一架航空器连续的滑行路径是难点所在.利用改进支持向量机理论,通过对场面监视雷达数据进行训练和分类预测,结果证明,结合支持向量机可以准确地确定航空器在机场场面滑行的位置以及滑行路径. 相似文献
827.
全自动配合料机组中,配料工序是重点是也难点。配料工序的控制实质上是对配料精度的控制,对原料投料速度控制以及对原料投料顺序的控制。 相似文献
828.
系统效能是指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满足特定任务要求的程度。目前许多机构对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简要介绍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几种经典的和一些新兴的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如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DC(Availability Dependability Capacity)分析法、系统效能分析法SEA(System Effectiveness Analysis)和支持向量机评估法;阐述的内容包括方法的基本思想、主要步骤、应用场景、研究进展及其相应的改进,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对后期如何进行效能评估以及采用何种效能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29.
830.
为研究圆柱体弹丸超高速撞击薄板的碎片云特征,基于仿真软件AUTODYN-3D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模拟圆柱体弹丸不同长径比、不同攻角条件下超高速撞击薄板的过程。设圆柱体弹丸撞击速度为5 km/s,长径比分别为0.5、1.0、2.0、4.0,攻角为15°~75°,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圆柱体弹丸超高速斜撞击薄板形成的碎片云中,大部分是小质量碎片;大碎片的质量和动能占比较大,是造成后墙损伤的主要原因。同时,当弹丸长径比为0.5和1.0时,15°攻角下的碎片云侵彻能力最弱;长径比为2.0和4.0时,75°攻角下的碎片云侵彻能力最弱。研究结果可为航天器防护结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