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42篇
航空   381篇
航天技术   161篇
综合类   69篇
航天   2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01.
民航空管系统“三横三纵”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由于历史原因,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东北地区在改革中面临较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设备风险增大.有的分局设备折旧率已达到93%:存在人员多但关键岗位人员和技术尖子短缺的矛盾;保障手段、安全管理、保障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不能满足飞行量增长需要的矛盾,地理位置特点造成军民航冲突多,个别区域飞行矛盾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902.
903.
随着无人系统与智能技术的发展,作为无人系统的典型应用之一的无人机集群,在民用与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当集群规模较大时,传统的组网通信方式会受到带宽、干扰等限制,极大影响无人机集群的协同作战效能。基于此,提出一种弱信息交互条件下的无人机集群决策模型(WIIUSM),不依赖无人机之间的双向数据交互,仅依靠单向视觉感知的方式实现期望的集群行为。建立了弱信息交互的无人机集群模型,采用改进后的遗传算法(IGA)作为优化方法对决策模型进行优化。以区域搜索任务为例进行仿真测试,将所提方法与基于顶层规划的蛇形方法进行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在搜索效率层面的有效性;测试了不同比例无人机失效条件下搜索效率的下降程度,与蛇形方法进行对比,证明所提方法具有一定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04.
为了解决航空发动机叶片故障检测中存在的检测精度欠佳、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针对小样本数据集检测精度低、模型训练速度慢等问题,对Faster R-CNN目标检测算法进行结构优化,引入Res2Net结构,通过分割串联的策略强化残差模块的卷积学习能力,搭建了细粒级的多尺度残差模型Res2Net-50,以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同时,在网络的训练过程中,采用多次余弦退火衰减法对学习率进行调整,以加快模型的训练速度,提升模型的训练质量。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裂纹和缺损2种故障类型进行网络训练与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识别准确率提高了0.7%,模型的平均检测精度提高了1.8%,训练时间缩短了5.56%,取得了比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905.
文超  董文瀚  解武杰  蔡鸣  刘日 《航空学报》2023,(11):253-270
为高效引导无人机(UAV)集群搜索未知任务区域内的动态目标,同时兼顾最大化覆盖搜索效能,提出一种回访机制驱动的UAV集群分布式协同搜索决策(RM-DCSD)算法。首先,基于栅格化方法构建了包含3种属性的综合态势信息图模型及其更新机理,为UAV进行实时在线搜索决策奠定基础;其次,以最大化搜索效率为优化目标,同时兼顾UAV的飞行安全与能耗代价,建立了UAV搜索效能函数,在此基础上,基于滚动优化思想进一步构建了UAV局部有限时域滚动优化模型;然后,综合考虑动目标的实际搜索需求以及传感器虚警和漏检情况,分别设计了信息素引导的回访机制与权系数动态切换引导的回访机制;接着,借鉴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思想,设计了基于信息融合的UAV集群分布式协同搜索决策机制,在确保集群分布式协同最优决策的基础上实现了对UAV成员态势信息图的解耦式更新,进一步增强了系统鲁棒性;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对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进行全面验证。仿真结果表明,RM-DCSD算法对动态未知搜索环境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能够在引导UAV集群对未知区域进行最大化覆盖搜索的同时,通过回访机制驱动,有效兼顾对地面动目标的搜索需求。  相似文献   
906.
针对战场环境下无人机的侦察路径规划问题,首先设计突防飞行与多目标区域搜索的一体化侦察航迹规划策略。然后针对侦察任务中的突防问题,在传统快速扩展随机树(RRT)的改进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RT*的无人机突防航迹规划方法,通过设计目标偏置算法解决了传统RRT算法采样点随机性大、收敛速度慢等问题。针对侦察任务中的目标搜索问题,使用改进的旋转卡壳路径规划器(RCPP)进行覆盖式航迹规划,提高了搜索覆盖率。最终通过对比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优越性,以及算法应用于战场侦察任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7.
针对红外、可见光图像融合,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尺度区域权重的方法,获得既具有良好视觉效果又能保留和继承特征细节的融合结果。首先,通过改变平滑滤波的参数构建多尺度分解,获得一系列具有不同细节的双波段图层;其次,基于每一图层生成区域权重图,实现双波段图层融合;最后,利用适当的系数对融合后的图层进行合成,获得最终的融合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结果的主客观评价分析,证明本文方法能够产生最佳视觉效果的融合图像,能保留和突出原始双波段图像中的细节与特征,并能获得最佳的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08.
针对如何有效地对北斗星基增强系统(SBAS)电离层在模型精度、模型时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了一种修正的CODE格网模型,通过增加国内陆态网监测站观测数据,提升了CODE格网模型精度。以此模型为基准,利用2020年近一个月的数据分析了北斗区域格网电离层模型和北斗SBAS电离层模型的延迟误差、改正比例的变化以及在全球的覆盖范围,并从全球不同纬度带比较了北斗基本导航和星基增强电离层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修正的CODE模型精度符合评估要求,且与我国电离层实际变化情况更吻合,北斗区域格网电离层模型和北斗SBAS电离层模型精度相当,优于0.3m,改正比例均优于80%,但北斗SBAS电离层模型覆盖范围明显更大。  相似文献   
909.
为了快速侦察未知区域的地貌信息,遥感卫星可对特定区域进行扫描以获取遥感卫星影像。当卫星经过国外未知区域时,部分卫星无法针对某特定区域进行长时间的驻留扫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模型(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GAN)进行网络训练,前期将某方法获取的区域轮廓地形信息作为CGAN网络的生成网络和鉴别网络中的条件约束信息,通过网络生成器与判别器在训练过程中互相博弈产生特定的输出集,有效地实现由单张电子轮廓图像到对应卫星遥感图像的端到端的非线性映射。本文通过原真实卫星遥感图像与生成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四种对比误差计算,平均误差、均方误差与结构相似度均高于99%,峰值信噪比高于30 dB,生成的图像与原图像之间具备高相似度,实现了在获取坐标定位轮廓信息的先验条件下,对特定区域进行遥感卫星影像内容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910.
在量化分块压缩感知的预测编码中,低参考价值的候选者将导致较差的率失真性能。为了高效地降低编码失真,提出了一种基于螺旋逐块扫描的区域层次化预测编码方法。在以同一采样率进行观测后,各块按由内向外的扫描次序进行预测与量化。当前观测矢量从上下文感知候选集中选取与之具有最小误差的反量化矢量,作为其预测矢量;根据层次相关性,所有块被划分到3种区域之一,通过块编码模型为不同区域设定自适应的质量因子,关键区域被赋予较大的质量因子。与现有的预测编码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综合利用了矢量之间的空域相关性和层次相关性,实验结果获得了至少0.12 dB的率失真增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