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149篇
航天技术   4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02.
不同叶顶结构的间隙流场及对涡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涡轮叶顶结构的选择提供参考,采用数值方法和标准k-ω方程湍流模型,分别研究了带冠和不带冠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状况及其对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同时考虑不同间隙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带冠涡轮的叶顶间隙流动是由近叶顶横向压差驱动,且在不同间隙下泄漏涡和通道涡的发展规律并不一样;而带冠涡轮的间隙流动是由上下游压差驱动,且泄漏流与主流掺混损失是泄漏损失主要组成部分。带冠涡轮叶顶间隙泄漏损失要小于不带冠涡轮的。  相似文献   
103.
以某发动机排气混合器掺混漏斗面积歧变(增大)导致发动机耗油率指标偏高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国产排气混合器和英产排气混合器串装性能对比试车入手,介绍了国产、英产混合器掺混漏斗面积特征尺寸的对比检测结果、流场计算结果及其定性分析、控制混合器面积歧变的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4.
盛志强  黄沛霖  姬金祖  王英 《推进技术》2014,35(12):1598-1606
结合现有交变波瓣的特点对基准波瓣喷管进行处理,设计了一种新型波瓣喷管——剑形深波谷交变波瓣喷管。采用数值方法对基准波瓣喷管、平端面交变波瓣喷管、斜切交变波瓣喷管、剑形深波谷交变波瓣喷管、斜切交变波瓣喷管扇形处理的射流掺混进行模拟,研究了交变波瓣喷管高效掺混的机理。结果表明,交变波瓣喷管除了深、浅波谷之间的尾流区和较小的核心区代替了基准波瓣喷管较大的核心区以外,在侧壁尾流区产生更饱满的流向涡,以及深波谷端次流前锋的刺入或在深波谷端产生流向涡,都对提高掺混效率起重要作用。交变波瓣喷管射流掺混中横向流动程度越大造成的流动损失越大,其关系为初始流向涡量每增加0.1,总压恢复系数将减小0.0001。  相似文献   
105.
引射混合器内流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了以波瓣为主喷管的三维引射掺混流场;分析了包括复杂型面和引射二次流在内的边界条件处理;再现了流向涡的产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作了对比分析,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6.
为了满足船舶燃气轮机污染物排放的需求,设计了一种低排放塔式分级燃烧室,并对其主燃级喷嘴进行结构优化,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不同喷嘴结构下燃烧室的流场特性及性能参数。结果表明,主燃级由直射式喷嘴更换为空气雾化喷嘴时,可有效避免旋流器壁面燃油积碳;燃烧室内油气掺混水平提高,出口温度分布品质改善,出口NO和CO排放量分别降低71.4%和60%。针对空气雾化喷嘴,燃油管道出口与喷嘴出口之间的高度与其内径之比(H/D)对燃烧室油气分布特性和中截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远高于其空气出口结构形式,H/D过大或过小时,油气掺混水平恶化,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燃烧室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随H/D的增大而减小。综合分析燃烧室油气分布、温度分布和性能参数,确定最优喷嘴的H/D=2,空气出口结构为圆柱型。  相似文献   
107.
对中国和英国生产的航空发动机排气混合器串装性能进行了对比,介绍了2种混合器掺混漏斗面积特征尺寸的对比检测结果、流场计算结果及其定性分析,以及控制混合器面积畸变的技术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8.
李士明  陈矛章 《航空学报》1991,12(11):592-599
 随着压气机向着更高的级负荷和更低的展弦比方向发展,径向掺混问题在气动分析和气动设计中越来越重要,当前对决定径向掺混的主要因素众说不一。本文用严格的理论,得到了用统一形式表示含二次流和湍流在内的各个径向掺混因素的多级轴流压气机通流基本方程组,并讨论了二维通流流场湍流掺混与实际流场三维剪切结构的关系。基本方程组的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以及其它掺混理论结果比较表呀,该方程组能够满意地模拟多级轴流压气机中的径向掺混特性。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降低航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磁流体掺混助燃技术。研制了磁流体掺混助燃实验系统,介绍了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设计思想及运行情况。实验表明,利用等离子体能迅速点燃稀薄空气中的燃气;当线电极接通正极时,燃烧发生在以线电极为中心的扇形区域,当线电极接通负极时,燃烧只发生在线电极周围有限区域;在流场以及电磁场的综合作用下,可以使空气和燃气混合得更加均匀,增加空气和燃料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说明磁流体掺混技术起到了一定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10.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燃料/空气掺混特性,设计了一套以acetone-PLIF(planar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为技术手段的流动显示测量系统,得到了4种不同结构交错楔形支板在不同特征截面处的丙酮荧光图像,研究了喷嘴位置和尾缘角这两个变量对燃料/空气掺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准”支板NL1的流场结构主体上表现为横向“S”形曲线,燃料/空气的掺混效果相对普通; NL2支板虽然增大了一些丙酮的扩散范围,但有荧光信号的掺混区域面积却反而有所下降;而引入扩张型尾缘角变量的EL1支板则是大幅改善了燃料/空气的掺混效果,54 mm截面的丙酮分子充满了较大片区域,掺混区域超过截面的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