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96篇
航空   938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158篇
航天   9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陈柏松  吴达 《航空学报》1990,11(8):396-399
 <正> 研究尾喷流热辐射对隐身技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实验表明,二维喷管红外抑制效能比传统的轴对称喷管好。二维喷管流场计算是红外辐射场计算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02.
康滢  邱绪光  曹玉璋  周维 《航空动力学报》1992,7(3):266-268,293
离散射流宏观流动特性主要是指离散射流的均匀化特性或一排圆射流的二维化进展情况。本文对一排圆射流的自由射流及大空间下的冲击射流宏观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在近距离散射流冲击下驻点附近小区内流动的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有可能导致冷却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03.
欠膨胀超音速燃气自由射流的工程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欠膨胀燃气射流提出了一种工程计算方法。该方法用准一维完全等熵流计算起始膨胀段,用修正过的动量均化特性模型计算射流初始段,射流主段计算则利用流场的自模性来实现。该方法快速简便,结果能较好地近似欠膨胀火箭燃气射流的射流特性及参数分布。与动量均化特性模型相比,本文的方法在处理射流初始段上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904.
在回流式传热风洞中,用五孔针对单气膜孔射流下游的流场进行了三维测量,观察到了复合角射流时产生的一对具有明显强度和大小差别的流向耦合双涡结构,并发现γ=15°的扇形孔较圆孔具有较弱的射流穿透能力和旋涡强度,其射流冷气可更利于贴近壁面。  相似文献   
905.
突扩燃烧室湍流射流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燃烧与混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κ-ε湍流模型和快速化学反应的守恒标量简化PDF模型,对有中心射流和环状射流相互作用的突扩燃烧室内的湍流流动,混合与扩散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环状射流与中心射流的速度比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时突扩燃烧室内湍流回流流场的变化,揭示了较大的射流速度比对突扩燃烧室内湍流混合与燃烧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906.
对一个以氮气为工作气体、在局域热力学平衡下的超声速电弧喷射器内等离子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流动模型是耦合了电磁场的扩展N-S方程组。电场由电势方程近似反映,只考虑周向自感应磁场。数值方法中, 空间离散格式为中心差分, 用标量耗散模型抑制数值波动。用以经典四阶龙格-库塔法为基本迭代格式的时间推进方法求解控制方程组。电势的迭代计算采用多重网格加速收敛, 用隐式残值光滑技术改善收敛速度以及时间推进过程的稳定性。计算取得初步的成功: 电弧已经出现并可观察到电弧喷射器内的离解和电离状况以及化学不平衡、粘性等效应对流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7.
涡轮叶尖间隙泄漏流动主动控制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结合基于压力修正的雷诺应力湍流模型加壁面函数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程序,对某一轴流涡轮转子采用叶尖间隙射流主动控制对泄漏流场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涡轮叶尖表面选择合适射流孔位置进行射流可以提高涡轮转子效率,其中大间隙下通过射流孔组合射流可以提高涡轮效率0.35%,小间隙下可以提高0.3%;在射流孔区域靠近叶片表面处流场结构中鞍点数和结点数相等,满足奇点总数规律.   相似文献   
908.
逆流推力矢量喷管基本流动特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杨建军  汪明生 《航空学报》2008,29(4):769-775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对逆流方案中喷管气动性能的研究验证了逆流推力矢量方案的可行性。在非矢量状态下主喷管出口截面上的流量系数和推力系数分别达到99.2%和98.8%;矢量化状态下最大推力矢量角超过了20°,而推力系数与非矢量状态下的比较下降不超过3.7%,且最大抽吸二次流量比仅为2.1%。此外,对该方案中一些基本的流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抽吸二次流量比与推力矢量角的变化关系所揭示的流场结构,并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同时揭示了逆流剪切层强烈的湍动特性和大涡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909.
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利用小槽出口射流控制叶片吸力面尾缘分离气流的思想,为进一步研究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三种叶片开槽处理方案,用CFD方法对开槽前后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小槽出口射流可以有效吹除叶片吸力面尾缘分离气流,控制和延缓附面层分离,从而增大了气流转折角,降低了总压损失,提高了叶栅流场稳定性,并且叶片开槽位置和槽道结构对叶栅性能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10.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逆流矢量喷管非定常内流性能.结果表明,在一个非定常周期内,前半个周期内附体和非附体的不同情况下,内流性能参数几乎一致,但后半个周期出现一定的差异.这是流动滞后性的表现,滞后性导致了附体不容易脱离.其起因与剪切层有关,逆流剪切层和同向流剪切层的演化过程显著不同,并且可能两者对附体的脱离起了共同的作用.最后,非定常流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逆流喷管是一种较高效率的射流式矢量喷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