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131篇
航空   2072篇
航天技术   203篇
综合类   43篇
航天   51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413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低速条件下引射火箭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开展了火箭基组合循环推进在引射阶段的实验系统设计,实验系统包括以支板为特征结构形式的引射火箭试验发动机,自由射流气路系统,燃料喷注系统和压强推力数据采集系统,以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燃气发生器,成功地进行了静态海平面零马赫状态下引射模态实验,获得了相关实验数据,同时,对相应的几何结构做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2.
重复使用运载器推进系统方案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国外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概况,论述国内运载器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重复使用运载器推进系统的发展计划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3.
丁羟推进剂拉伸断裂行为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扫描电镜及附属微型动态拉伸装置实验手段,对丁羟基复合固体推进剂进行了断口微观形貌观察和电镜微型拉伸试件在应变状上的断裂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从推进剂拉伸力学行为的微观结构变化以预示其宏 同力学性能,改善丁羟推进剂粘合剂与固体颗粒之间的界面性质,是固体推进剂力学性能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4.
25.
梁宗宪  杨基明 《推进技术》2007,28(3):291-295
采用基于有限速率基元化学反应模型的网格自适应有限体积方法,数值模拟以脉冲爆轰发动机为背景的爆轰波通过扩张喷管的流场,研究了喷管形状及喷管充气状况对脉冲爆轰发动机推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混合物产生爆轰波的等截面爆轰管冲量在某一比例合适的部分填充时达到最大,而对较大扩张角的喷管来说,其冲量一般随喷管内可燃气体填充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比冲通常随可燃气体填充比例的减少而增加;合适的喷管和燃料填充系数能使比冲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6.
孙国庆 《推进技术》1988,9(1):30-33,91
本文对未来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宜采用的动力装置方案提出一些看法,着重阐明液氧/烃类/液氢三组元推进剂发动机的优点。  相似文献   
27.
阐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意义,指出知识产权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合西航集团公司在航空领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总结出公司在知识产权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知识产权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文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对提升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8.
张人杰 《推进技术》1988,9(1):40-43,92
本文初步探讨了用作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推进装置的组合发动机,估算了其性能、尺寸、重量以及使用这些发动机时的运载能力。  相似文献   
29.
跨音压气机确定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三维黏性定常、非定常数值模拟技术,对NASA 67第1级的固有非定常流动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定常流场和非定常时均流场间的差别以及压气机中典型的转、静干涉现象,然后对通道内确定应力的分布规律和转、静交界面确定应力各项的分布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揭示了现有确定应力模型的一些局限性,可为确定应力建模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0.
《推进技术》2007,28(6):712-715
B鲍文BAO Wen…………(199,433)鲍亮亮BAO Liang-liang………(313)C蔡建CAI Jian………………(586)蔡旭CAI Xu……………(152,394)蔡开龙CAI Kai-long(194,422,669)…………………………………………蔡文祥CAI Wen-xiang…………(122)蔡元虎CAI Yuan-hu…………(264)曹华梁CAO Hua-liang……(546,558)曹庆玮CAO Qing-wei…………(327)曹正蕊CAO Zheng-rui……(485,489)曹志鹏CAO Zhi-peng…………(356)常海萍CHANG Hai-ping………(141)常军涛CHANG Jun-tao…(199,269)陈超CHEN Chao……………(82)陈方CHEN F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