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9篇 |
免费 | 1759篇 |
国内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635篇 |
航天技术 | 163篇 |
综合类 | 159篇 |
航天 | 17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04篇 |
2022年 | 114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19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50篇 |
2011年 | 148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29篇 |
2008年 | 150篇 |
2007年 | 120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36篇 |
2003年 | 179篇 |
2002年 | 132篇 |
2001年 | 149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72篇 |
1998年 | 133篇 |
1997年 | 174篇 |
1996年 | 165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20篇 |
1992年 | 112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91篇 |
1989年 | 97篇 |
1988年 | 79篇 |
1987年 | 76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1.
312.
313.
用CV20N流变仪研究了HTPB推进剂、CTPB推进剂和聚醚推进剂药浆的粘弹性特征。结果表明:推进剂药浆为粘弹性流体,复合粘度随推进剂品种、配方特点、频率范围不同而呈不同变化规律,复合模量、损耗模量和贮能模量随频率增加均呈上升趋势;损耗模量一般比相应贮能模量高约一个数量级;贮能模量存在数个衰减峰;衰减峰与损耗角正切峰成对映。提出了推进剂药浆流体的结构模式,并用它解释了药浆的粘弹性。 相似文献
314.
315.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吸气式高超声速一体化飞行器最显著的特点是子系统之间的耦合较其他类型飞行器更加强烈,这使得其设计具有挑战性。所有的子系统之间部件相互干涉,包括:气动、推进、控制、结构、装载和热防护等,特别是机体与超燃冲压发动机之间的耦合最为突出。飞行器的前体和后体下壁面既是主要的气动型面,又是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外压缩型面和尾喷管的膨胀型面,在产生推力的同时也产生升力和俯仰力矩。机体与发动机的强耦合作用对飞行器的推力、升力、阻力、俯仰力矩、气动加热、机身冷却、稳定性和控制特性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机体推进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CARDC)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密切曲锥曲面乘波进气道和基于双激波轴对称基准流场内转式进气道设计方法、独创的大尺度脉冲式燃烧加热风洞一体化飞行器带动力试验技术和高超声速内外流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对高速飞行中激波边界层相互干扰、流动分离机理、可压缩湍流转捩及其控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流动机理等相关基础问题也进行了研究,强调了对高效高精度计算方法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316.
二硝酸胺铵(ADN)分子式为NH4N(NO2)2。,不含卤素,能量密度高,高温稳定性好,作为推进剂,燃烧不产生烟,是复合推进剂中最有希望的替代氧化剂之一。据美国推进与动力杂志载文,英国剑桥大学用高速摄影方法研究了ADN与GAP粘合剂的冲击响应。结果表明,ADN的粉末比高氯酸铵稍稍敏感(在他们所用的落锤仪上)。试验还发现,ADN能被高熔点粗砂(60μm硬玻璃粉)和脆性聚合物敏化,高密度聚乙烯可抑制其爆燃。新的有希望的氧化剂──二硝酰胺铵(ADN)@文战元 相似文献
317.
添加硝胺类化合物是高能推行剂重要研究技术途径之一,最新推崇的NEPE推进剂也属此列.凡添加硝胺化合物后各类推进剂压力指数均普遍提高和燃速调节也难以实现.预估主要原因出自硝胺化合物的本性,从而导衍出研制这类调节剂几种可能的原则性方向. 相似文献
318.
为解释毫米尺度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火焰可在一个当量比范围内驻定的物理现象,搭建了二维非稳态数学物理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定性研究了氢气/空气预混气在部分填充不锈钢网的微通道内的火焰传播特性。通过分析浸没火焰及表面火焰的温度分布特点并量化燃烧室内的预热和散热发现:火焰驻定在多孔介质内的不同位置时对应的传热特性存在差异,是控制火焰传播速度在一定当量比范围内保持恒定的关键因素,而预热及散热的相对大小可作为衡量传热对火焰宏观影响的重要参数。对火焰的的总预热与总散热之比R越临近多孔介质入口边界变化越剧烈,导致浸没火焰易驻定在多孔介质的中上游区域;多孔介质对火焰的预热虽在多孔介质出口边界外减小,但与多孔介质散热之比Rp呈上升趋势,使得低流速工况下易形成表面火焰。同时,R随当量比的变化规律导致多孔介质下游火焰的稳定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319.
320.
为研究驻涡燃烧室在前钝体燃料喷射状况下的燃烧性能,采用3维数值仿真模拟方法,对驻涡燃烧室前钝体燃料喷射
状况下的燃烧效率及燃烧室性能与无前钝体燃料喷射状况下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驻涡燃烧室的冷流以及燃烧状态
下的燃烧室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燃烧室温度分布表明:前钝体顶部燃料喷射在0.2~0.7的喷射系数范围内,缩短了燃烧室火焰
长度,提高了燃烧室在相同轴向长度下的燃烧效率,使燃烧室更加紧凑;驻涡燃烧室前钝体顶部燃料喷射孔的孔径在一定范围内
的变化对燃烧室的燃烧效率、出口温度分布系数以及总压损失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