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40篇
航空   264篇
航天技术   30篇
综合类   55篇
航天   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凹坑形非光滑表面的减阻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非光滑表面减阻的效果及其机理,采用Realizable(现实)k-ε湍流模型对具有凹坑形状表面的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光滑表面的对比,研究了其减阻效果、壁面剪切应力以及速度矢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92.
在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对整个传递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通过实验方法对以聚丙烯酰胺(PAM)溶液为代表的非牛顿流体在波壁管内的流动特性进行压力差和可视化研究。研究发现,PAM溶液存在一个最佳减阻浓度,在该浓度下与牛顿流体相比PAM溶液的转捩点明显提前。此外在脉动流场下,在一个脉动周期内,波壁管内流体存在明显的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两种结构;相同净雷诺数条件下,脉动流场下波壁管内流体的流动混合情况比定常流动状态下强烈很多,意味着脉动流场具有更加优越的质量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93.
脊状表面航行器模型减阻特性的水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洞实验研究具有横流方向的脊状表面航行器的阻力特性。运用三分力天平,分别对光滑表面航行器模型和脊状表面航行器模型在零迎角、不同水速下进行阻力测试,得到其减阻特性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脊状表面航行器模型具有很好的减阻效果,减阻量与脊状结构的特征尺寸、间距以及来流速度有密切关系。在实验工况内,最大减阻量达到11.7%。  相似文献   
94.
钝后缘翼型的后缘隔板减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FB-4000-1000钝后缘风机翼型的气动特性分析及底阻减阻研究。研究了三种后缘隔板布局对风机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其中一种隔板布局以升力损失为代价实现线性段减阻约40%,迎角区间平均减阻约25%;另一种布局在几乎没有升力损失的情况下,实现平均减阻约10%。  相似文献   
95.
为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提高对生产过程中不确定因素的处理能力,引入多阶段推-拉生产控制模式,建立一种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生产控制模型,通过模糊控制器对影响生产过程的关键因素进行实时调控,达到生产过程平稳且在制品量最小的生产过程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96.
本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平片型控制器湍流减阻问题。出发方程和湍流模型分别采用部分拋物化的N-S方程和J-K模型。计算从控制器的上游开始,给出了单片装置及并排双片装置等两种典型的减阻结果,并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7.
轻型飞机翼梢减阻外形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彦敏  胡继忠 《航空学报》1994,15(8):897-903
介绍了三种翼梢减阻装置:后掠翼梢、分段后掠机翼和下弯翼梢。重点给出改变后掠翼梢的几何参数对减阻效果的影响。风洞实验表明,经优化设计的后掠翼梢可使诱导效率e提高4%~7%。后掠翼梢使飞机纵向静稳定性增大。水洞实验表明,后掠翼梢减阻的原因主要是在有迎角时,翼梢前缘涡和后缘涡共问作用削弱了翼梢涡,从而减小了飞机的诱导阻力。  相似文献   
98.
底部边界排气的减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底外侧周向多孔排气的方法研究具有圆柱后体的超声速旋成体底部流动特性及减阻问题。研究工作在超声速风洞进行,来流马赫数从1.53到3.01,单位雷诺数为2.×10^7/m到2.8×10^7/m。文中讨论了排气流量、气体介质对尾流结构与波系分布的影响,对底部增压减阻的效果,测量了底压分布,拍摄了尾流场纹影。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此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干扰尾流边界,控制尾流特性,其中氦气在最佳排气流量  相似文献   
99.
一种新型边界层控制技术应用于湍流减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弘炜  高歌 《航空学报》1997,18(4):455-457
对一种新型的边界层控制技术-菱形网圆坑点阵结构的减阻特性进行了研究,水洞实验表明这种结构应用于NACA-16012翼型表面的减阻效果最高可达22%.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