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9篇 |
免费 | 118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24篇 |
航天技术 | 116篇 |
综合类 | 94篇 |
航天 | 2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电容式感测是一种低功耗、低成本且高分辨率的非接触式感测技术,适用于接近检测、手势识别和远程液位感测等。采用FDC2214电容式传感技术检测触控按键,有效去除干扰。将检测值通过IIC总线传送给MSP430单片机,使用自适应算法处理数据以确定某个物体是否在目标感应区域内,最远感应距离可达30cm。在工厂应用中可用厚玻璃窗实现对恶劣环境的隔离,人机交互时无需进入高温、灰尘、油渍等恶劣环境就可实现操控,保证了安全性并节省了成本。 相似文献
602.
研究了发动机测振截面选择的建模方法和优化算法。确定测振截面选择思路,建立转子-支承-机匣整机模型,计算正常和故障条件下转子动力学特性,并依据总体方案规定的传感器数目,确定测振物理量较大的转子截面或支承位置,完成振动传感器布置方案的初步确定。进一步提出测振方案优化方法,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实测信号的信噪比和信息冗余性,确定各测点振动数据有效信息量,判定测振方案是否合理,并选择机载测点。以某型发动机为例,设计监测点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机载测点与该型发动机实际机载传感器测点位置相同,验证了测振方案的建立方法、优化方法和机载传感器选择方法正确可靠。单元敏感度越高,反映转子振动越明显。振动相似度越低,反映发动机整机振动特性越全面。研究结果为航空发动机测振截面布置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03.
604.
605.
江桂清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6,10(3):17-23
用点壁压信息洞壁干扰修正方法,计及洞壁阻塞干扰轴向迁移加速度效应,对两组大阻塞度模型测压试验作了检验修正,并与国内外常用的几种壁压信息方法作了对比,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修正准确,简便且普遍适用。 相似文献
606.
介绍在半钢性薄壁件壁厚测量中自制的一种测具,用来检测一种不等厚圆锥盘厚度小于5mm,检验结果达到零件所要求的条件。 相似文献
607.
提出了基于扫描式激光多普勒测振(SLDV)技术的薄壁机匣模态测试方法,实现了薄壁机匣的三维全场振动测试。基于LDV(laser Doppler vibrometry)测试原理,建立了机匣结构分片三维激光测量方法和拼接技术,实现了三维激光测试数据的处理,准确识别出了机匣的各阶模态参数,并与传统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测试结果的模态振型NCO(normalized cross orthogonality)值均在0.9左右,频差较小,验证了薄壁机匣扫描式激光多普勒三维全场测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08.
磁轴承采用位移自检测技术能够减少磁轴承体积、降低成本和提高可靠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核函数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预测模型的磁轴承自检测技术。介绍了轴向主动磁轴承的工作原理并推导了其悬浮力的数学模型;在混合核函数LSSVM回归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控制线圈电流与转子位移之间的非线性预测模型,并优化了LSSVM参数,实现了无位移传感器控制。构建了轴向主动磁轴承系统自检测仿真模型,针对所提自检测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转子轴向位移。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轴向位移自检测性能,实现了轴向主动磁轴承无位移传感器下稳定悬浮运行。 相似文献
609.
高速飞行器翼舵缝隙激波风洞精细测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飞行器的气动控制翼舵面,为了转动灵活,在弹体和翼舵面之间存在缝隙。缝隙的存在会导致高速热气流进入,在舵轴根部产生强分离再附区域,形成高热、高压、高剪切严酷热环境,对飞行器的热防护提出了很高要求。由于影响翼舵缝隙流动的因素十分复杂,缝隙内热环境的准确预测非常困难。目前传统的激波风洞缝隙测热试验受限于薄膜热流传感器2mm直径,只能在分离再附区布置有限测点,无法捕捉到热流峰值,导致计算与试验存在较大偏差。本文根据缝隙分离再附区热环境特点,针对精细测量的可行性,从传感器选取、测点布置方案、测量及数据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分布式热电偶精细测量方法,实现了采用点测热达到面测热的效果。针对简化的圆柱弹身加舵面的模型,完成翼舵缝隙精细测热试验,获得了翼舵干扰区峰值热流。试验研究了不同缝隙高度、舵偏角、迎角对翼舵干扰区热环境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翼舵缝隙对弹身干扰主要集中在舵轴干扰区。舵轴干扰区热环境随着缝隙高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舵偏角和迎角的增大而增大。同时,试验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两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10.
针对船舶、航空、轨道交通、核电等行业的大型零件加工需求,研制了大型数控龙门桥式加工中心,3个移动轴行程为3m×5m×0.8m,可实现O.02mm的镗铣加工精度.通过对加工中心若干技术研究集成,使之具备以下重大特点:(1)研究伺服电机解耦控制方法及双驱动同步技术,保证横梁在两侧桥式立柱导轨上的精确同步纵向移动;(2)通过旋转螺母丝杠结构分别独立驱动双主轴头在横梁上的横向移动,实现双主轴独立加工;(3)利用双回转摆动铣头附件及控制系统集成,实现大型零件的五轴数控加工.所研制的加工中心具有工作台承重大、加工效率高、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较高等特点,已成功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