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0篇
航空   403篇
航天技术   49篇
综合类   69篇
航天   1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不确定混沌系统的变论域直接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用于不确定混沌系统的变论域自学习模糊滑模控制方法.引入变论域自适应模糊控制器逼近滑模控制的等效控制,消除因系统不确定性及干扰导致的等效控制无法准确确定,同时使控制器设计不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给出规则参数调整的自适应率,并确定滑模切换控制项以保证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根据滑模控制原理给出4条模糊规则以平滑不连续控制,实现高烦抖振削弱.某Lorenz混沌系统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法对系统参数突变和外部干扰具强鲁棒性,同时削弱了抖振.  相似文献   
142.
航空泵试验台驱动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液压系统泵源需进行地面试验,采用变频调速器+异步电机+增速箱的驱动形式是航空泵进行地面试验最先进有效的方法之一.建立了矢量控制变频调速驱动下航空泵试验台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航空泵试验时由于负载变化泵转速不能保持恒定的问题,采用积分滑模面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并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其稳定性.为降低输出抖振现象,提出采用模糊控制监督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和伪微分反馈(PDF, Pseudo Derivative Feedback)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有很高的控制精度,在保持滑模变结构控制鲁棒性强的前提下降低了输出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143.
限制励磁方法在无刷交流发电机数字电压调节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限制励磁电流功能对无刷交流发电机加载过渡过程的影响,得到了设置励磁电流限制值的方法。采用了曲线拟合的方法对变速无刷交流发电机的励磁电流限制值进行了设置,而且拟合公式是与理论推导相一致的。按照本文的励磁电流限制值拟合方法可以保证无刷交流发电机在整个转速范围内都有良好的加载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44.
抖振是一种飞机各部件在飞行中发生振动的现象,威胁飞行安全。现利用ARJ21飞机配套性能软件PES仿真计算多种运行重量、推力状态、速度条件下的升限,分析了低、中、满上座率条件下飞机在气动和推力限制及节油速度升限。结果表明:在M0.4-M0.69区间内,节油速度升限要远小于气动和推力限制的抖振升限,安全裕度高;而在M0.69-M0.82区间内,节油速度升限随速度增加而逐渐逼近气动和推力限制的抖振升限直到相交,且重量越重逼近趋势越明显,交点对应的升限高度越低,安全裕度也越低。  相似文献   
145.
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北航的风洞中进行了双立尾-三角翼布局的立尾抖振实验,目的是研究立尾抖振产生的原因.主要采用了激光测振仪测立尾加速度和动态压力传感器测立尾表面的动态压力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旋涡破裂以后,立尾上就会产生强烈的抖振.抖振是由立尾上表面压力的周期性脉动造成的.对机翼和立尾表面的压力频谱分析表明,立尾上的压力脉动来源于机翼前旋涡破裂流中的螺旋波.对于本实验使用的模型来说,当机翼迎角α=0°~20°范围,由于流动是附着流和涡流,所以立尾没有明显抖振;当机翼迎角在α=20°~56°范围,立尾处在破裂涡流的范围,立尾抖振明显,并且抖振强度在35°~50°之间达到最大.因此,三角翼破裂涡流中的螺旋波正是双立尾产生抖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6.
为分析清楚多动态因素作用下的轴系动力学特性,以保障轴系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某桨-轴-壳体为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差分法和小扰动法求解各轴承油膜压力分布和油膜刚度,基于来流法求解艉部伴流场影响下的螺旋桨激振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间变量法,以转速为中间变量,在系统分析转速对油膜压力分布和螺旋桨激振力变化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得到转速变化下轴系整体动力学特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转速的增加使相邻轴承载荷差值分别降低了13398N和11102N,改善了轴系的载荷分布状态;轴系振动响应中的共振峰值受特定转速影响较大,在53.333Hz的轴向共振频率处以及14.667Hz,26Hz的横向共振频率处,轴系各参考点共振峰值的最大值出现在190r/min运行工况下。  相似文献   
147.
在冲压生产过程中,认真做好冲压件的工艺分析,灵活运用摵秃霞负螖理论通过优化冲压件技术设计,大小零件套裁、合理利用板材公差、应用冲裁排样的计算机辅助技术(CAD/CAM),可以优化冲压件的冲裁排样,实现小无废料冲裁。  相似文献   
148.
一、问题的提出 П型材是SFQ69系列大客车顶盖骨架上的一个重要零件,由于在落压成形时形成了双曲面,给切断两端头带来了困难。采用手锯锯割,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难于保证质量;采用无齿锯切割,每锯割10余件就要更换一个锯片,既不经济,又难于保证质量。因此,去除П型材端头成了生产中的难题。 二、问题的解决 在冲床上加工П型材端面,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确保质量,这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加工方案。其实施难点在于: 1.П型材的弯曲度大,在冲床上偏离压力中心,会损伤滑块; 2.П型材上两个高达50mm的立边(见图1A剖视图)冲切也较困难; 3.П型材难于定位,使协调尺寸无法控制; 4.装夹必须方便,才能提高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反复研究,实地观察,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设计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冲模。由于采用了合理的冲切刃口,使得冲切顺利,排料流畅,解决了生产关键。加工一件产品(冲切两个端面及装夹)只需半分钟,不仅节省了大量锯片,而且使工效提高了近20倍。  相似文献   
149.
从实例出发,详细论述了如何由已知零件,设计出冲孔模凹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0.
朱博  熊波  吴巍  王宁 《航空动力学报》2022,37(9):1815-1823
开展了基于定、变热线过热比方法测量跨超声速流场湍流度的比较研究,以满足高速飞行器与发动机的跨超声速风洞高精度实验需求。在1.2 m暂冲式跨超声速风洞上,采用定过热比、变二过热比和变八过热比等三种热线测量方法,完成了马赫数为0.30~4.25的跨超声速流场湍流度测量研究。测量结果表明:变八过热比测量精度最高,实测湍流度的蒙特卡洛模拟不确定度为0.001%~0.033%;定过热比方法与变二过热比方法可实现更快速的测量,在马赫数为0.40~2.00范围内与变八过热比测量湍流度均值偏差约9%~18%。研究结果对跨超声速流场湍流度校测、飞行器实验鉴定和数值计算具有实际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