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55篇
航空   380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54篇
航天   18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612.
为计算超声速高M数及大迎角条件下小殿弦比弹翼背风侧脱体涡消失后的压力分布,采用需元法及非线性压缩性修正方法,获得了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13.
模型及弹托设计是开展弹道靶试验研究的基础。对用于再入物理特性研究的泰氟隆锥模型,采用了钨、铝作芯体配重的鞘套结构,而弹托采用了四瓣不封底和八瓣全包覆两种结构并选用了聚碳酸酯和超韧尼龙两种材料。发射试验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设计的泰氟隆锥模型和选用超韧尼龙做成八瓣全包覆弹托能实现泰氟隆锥模型的超高速发射,模型的发射速度达到5.7km/s,且模型与弹托分离满足再入物理试验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14.
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在较长测试时段下,对某惯组的33个误差系数进行了逐次通电特性分析。得到了关于惯组稳定性和主要误差系数项的阶段性结论。分析的结果对评价惯组(尤其是在较长测试时段下)的稳定性和精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15.
对某大展弦比复合材料前掠翼的气动弹性特性随前掠角的变化进行研究,为总体设计选择合适的前掠角提供依据。分析时选取了五种前掠角情况进行了变形分析、模态分析、颤振分析、发散分析和静气弹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前掠角的增加,机翼的发散速度逐渐降低,翼尖最大垂直位移、翼尖最大扭角和弹性升力线斜率与刚性升力线斜率的比值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16.
基于三维 DICM 的非接触位移测试技术对导线气弹模型沿跨位移时程进行了测试,并对其进行统计与频谱分析,得到了导线风致位移的变化规律与概率分布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导线在风荷载作用下,水平向振动表现为以一阶面外振型为主导、面内亦有一定贡献的振动形式,且随着风速的增加,面内振型的贡献也相应提高,从而使得导线在高风速下的面内振型的贡献不可忽略;对于竖向振动而言,其主导振型为面外一阶以及面内对称一、二阶;总体而言,在考虑导线风致响应时,选择包含面外一阶、面内一、二阶对称振型在内的三阶振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其风致振动的主要能量组成;随着风速的增加,输电线面内、外非线性耦合程度增强,其风致响应不再满足高斯分布,位移响应峰因子应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617.
本文基于刚性桨叶、刚体短舱及弹性机翼的假设,计入桨叶的变距/挥舞/摆振结构耦合及变距与万向铰的耦合,分别在惯性系下采用牛顿法和有限元法建立了旋翼和机翼的动力学方程,通过桨毂与短舱/机翼系统之间的共有自由度将动力学方程耦合起来,得到了前飞状态下全铰接式倾转旋翼/短舱/机翼耦合系统气弹稳定性分析模型,气动模型采用改进的叶素-动量理论,计入了扰动引起的非定常气动力影响。通过算例验证了建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18.
首先阐述了战术弹道导弹(TBM)探测拦截导弹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影响TBM探测拦截导弹的多种因素,并深入讨论了提高接收目标反射回波功率的多种途径,强调了使用相控阵天线的重要性,最后分析了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19.
圆球形粒子超高速撞击侵蚀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数值方法模拟单个圆球形粒子超高速撞击所致侵蚀过程。提出了确定最终坑形的新准则——坑面唇边动压准则:当坑面唇边动压等于0.44倍静态屈服强度时的坑形为最终坑形。按此准则进行了大量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经验公式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6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