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5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9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73篇 |
航天技术 | 270篇 |
综合类 | 43篇 |
航天 | 8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53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64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根据非耦合动力学理论及有限元方法,研究分析了星载可展开天线的热振动。利用半正弦波温度冲击模拟热动力荷载,对天线典型节点的热振动位移和应力以及形面精度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急剧变化的温度荷载将导致该天线结构发生热振动,热振动响应明显大于静力学响应。 相似文献
42.
无拖曳技术能够有效地抵消卫星的非保守力,适用于未来的空间探测任务.这种技术的实现对推力器提出很高的要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归纳无拖曳卫星中微推力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介绍其应用情况.根据中国无拖曳技术的发展要求,针对无拖曳冷气微推力器中比例阀的流量控制过程,建立其动态模型进行仿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43.
相控阵天线的快速测量和校准一直是相控阵天线研究的热门问题。传统校准方法的测量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大量工程需求的测量校准要求。针对实际工程应用需求,在对幅相求解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幅度测量的快速校准方法--四相幅度校准法(FPC)。经理论分析,该方法的校准时间仅相当于采用6位数字移相器的旋转矢量法所花费校准时间的1/16。对四相幅度校准法、采用4位数字移相器的旋转矢量法和采用6位数字移相器的旋转矢量法的校准速度和校准精度做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四相幅度校准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44.
大口径柔性索网天线在地面环境下重力变形较大,且变形与天线反射面的制造误差始终交织在一起从而影响天线型面精度调试。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给出了反射面各类误差的定义,提出了制造误差与天线口面向上和口面向下不同放置状态型面误差的相互关系并予以证明;通过对这些关系式的运用降低了反射面重力变形与反射面制造误差的耦合程度,为反射器在重力环境下的型面调试指明了方向;此外结合工程需求给出了索网天线型面调试的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利用该流程可以有效地减少天线翻转调整次数,提高索网天线的型面调整效率。 相似文献
46.
47.
48.
49.
提出了一种新型六频段天线。该天线根据对称偶极子的结构,采用带有衍生臂的片状臂作为偶极子的两个极,其中每个极由对称L形矩形弯折长臂和宽边矩形末端半圆形臂构成。通过HFSS软件仿真优化,其能同时工作在CDMA/GSM/DCS/PCS/UMTS/WLAN6个频段上,且具有较好的辐射方向性,能满足移动通信对多频段天线的需求。并且还具有外形轮廓平薄,重量轻巧,易于调校的特点,在移动通信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50.
捷联式天线稳定平台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于体积有限制的战术导弹应用,导引头天线伺服系统的体积受到严格限制,传统的速率陀螺稳定平台的应用受到挑战,为此提出采用捷联稳定方式来解决视线稳定问题.根据弹载捷联式天线平台的结构特点及稳定原理,应用坐标变换方法,完整地建立了两自由度捷联式天线平台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平台框架运动学耦合关系,表明捷联稳定方式与速率陀螺稳定方式的基本区别在于信息的获取和控制方式上,速率陀螺稳定方式是一种直接硬件稳定方法,而捷联稳定方式是一种软件补偿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框架动力学耦合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弹体对框架的耦合较强,需要进行弹体解耦,而框架之间的交叉耦合相对较弱,实际设计时可以忽略.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捷联式天线稳定平台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小型化导引头视线稳定平台系统的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