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66篇
航空   256篇
航天技术   68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1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61.
罗贺  李晓多  王国强 《航空学报》2022,43(1):514-521
滑动相关器被广泛应用于信道特性的测量,但航空遥测信道的大延迟衰落会严重限制测量系统的测量性能,甚至测量无法完成。为了更加精确地测量航空遥测信道,本文提出一种基于Zadoff-Chu(ZC)序列的滑动相关器,研究其在航空遥测信道测量系统中的信道测量能力。与传统分析方法不同,首先从频域给出测量系统中每个干扰分量的解析表达,然后给出多径环境下的平均动态范围,最后分别基于ZC序列根、归一化滑动因子、信噪比(SNR)和测量序列长度等干扰因素的仿真分析每个干扰分量对测量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滑动相关器会明显抑制由加性噪声产生的干扰,且在归一化滑动因子大于2和信噪比大于10 dB时,测量性能比传统滑动相关器至少提高2 dB,因此所提滑动相关器的滑动相关峰会更加明显,能更利于航空遥测信道中每条多径分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462.
扭簧具有受外力约束变形后储能并在去除约束后反弹的特性,使其在航天任务中多作为无源动力元件加以使用,由于航天器的特殊应用背景,应力松弛和冲击破坏是航天用扭簧的主要失效形式。通过自行研制的扭簧应力松弛特性和冲击特性测试的试验装置,针对若干结构尺寸的扭簧,进行了不同怠位扭转角条件下的应力松弛特性试验和不同冲击行程及冲击负载条件下的冲击特性试验,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通过以上工作获得了扭簧应力松弛的一般规律、怠位扭转角对扭簧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规律、冲击行程和冲击负载对扭簧冲击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扭簧扭转刚度对扭簧应力松弛和冲击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扭簧可靠性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直接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463.
为了实现低通滤波器的轻量化和高效率,设计了一种双层拓扑结构的LC低通滤波器.通过优化设计电感、电容元件的排列方式,选取双层结构来合理布局LC电子元器件,该低通滤波器在整个宽频带条件下达到了优良的工作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式可以显著提高低通滤波器中电路的工作效率,100 MHz~4000 MHz,低通滤波器工作良好,截止频率为800 MHz,其插损小于1.5 dB;大于800 MHz时,带外抑制大于20 dB.同时,该滤波器采取双层结构,在上下两面放置LC电子元件,使得该滤波器相较于传统的单层板结构,其所占体积较小,适用于对空间体积有严格要求的环境.系统测试实验表明滤波器达到了较好的频率特性.本设计简单、成本低廉,具有较优越的性能指标,且具有较小体积的显著优势,有着非常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64.
通信卫星系统易遭到敌方恶意干扰、地面无意干扰,对通信卫星系统的干扰排查具有重要意义,而通信卫星系统的干扰定位一直是重难点问题。在双星定位互模糊函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波高精度互模糊函数频差估计方法,同时针对利用两颗静止通信卫星实现干扰定位时主信号和辅助信号信噪比差异大、辅助信号微弱的问题,采用改进的互模糊度函数实现双星TDOA和FDOA的测量,完成对通信卫星系统干扰信号的定位。仿真试验表明,采用本算法,对通信卫星系统干扰信号的定位精度较高,满足系统实际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465.
无人机(UAV)持久编队信息交互拓扑的优化是保证UAV编队结构稳定性和任务执行时效性的重要基础。现有的编队生成算法针对距离因素进行权重赋值和拓扑生成,由于未考虑任务分配因素,可能会引起整体任务执行时间过长甚至任务失败的问题,对UAV的能量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损耗。以任务消息传输时间和能量损耗为关键优化目标,在保证UAV编队结构稳定的前提下,提出考虑任务分配因素的信息交互拓扑生成算法,优先连接承载实时性要求较高通信任务的关键汇聚链路,对剩余链路通过引入惩罚项,在权重上进一步将任务消息传输量因素考虑在内,生成最终的信息交互拓扑。使用OMNet++进行仿真验证,相比于只考虑距离因素的信息交互拓扑生成算法,所提算法在20架UAVs编队场景下,消息传输时间方面最高降低57.3%,最低降低28.1%,关键任务消息的到达时延降低了45.2%~51.6%,而任务执行过程单UAV的能量损耗总体减少了17.5%,平均每个节点减少损耗16.1%。  相似文献   
466.
针对异构无人集群存在层内不同协同控制目标以及层间协同耦合的控制问题,提出了“编队-合围跟踪”控制的定义与框架,采用具有时变输入的跟踪-领导者来生成集群系统的整体参考轨迹,克服了现有编队-合围控制中无法有效控制集群整体宏观运动的缺陷。对于存在切换拓扑的高阶异构集群系统,基于分布式鲁棒自适应估计技术以及预先定义的合围控制策略,利用邻居局部信息交互构造了分布式编队-合围跟踪控制器,给出了分层耦合情况下控制器的多步设计方法。采用共同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切换拓扑条件下异构集群实现输出编队-合围跟踪的充分条件。通过无人机-无人车异构集群的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出的编队-合围跟踪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7.
提出了一种考虑组件保形要求的组件布局-结构拓扑的多组件结构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方法。在传统的多组件结构系统布局优化设计基础上,定义了组件设备的弹性应变能函数并用其定量衡量组件设备的弹性变形程度,在多组件结构系统布局优化过程中,采用组件设备的弹性应变能函数作为其保形设计约束,以实现抑制承载组件变形的设计目的。解析了组件设备保形设计约束对结构拓扑及组件布局设计变量的灵敏度,研究了组件保形设计约束与结构系统整体刚度之间的消长关系,分析了组件保形约束对组件布局及支撑结构材料拓扑分布的影响,在考虑组件保形设计约束的挂架系统布局优化模型中引入了系统的质心位置约束并完成了其解析灵敏度求解。通过数值算例,实现了考虑组件保形、材料用量分数、质心位置约束的多组件结构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数值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引入组件保形约束的多组件结构系统布局优化设计方法能够有效抑制传力路径上参与承载的组件设备的弹性变形,实现组件设备的保形设计。  相似文献   
468.
为综合考虑航空发动机支架的各性能指标,提高支架结构的设计质量并实现轻量化,进行了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在发动 机附件支架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某油滤支架为例,根据该油滤附件与其相邻结构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建立支架的初始模型,基 于HyperWorks软件平台,在工况分析及载荷简化的基础上,以总柔度为目标函数,采用加权折衷规划法建立了多工况下的支架结 构拓扑优化的数学模型,并对比了优化前后支架的应力、位移、固有频率和质量。结果表明:在静强度储备相当的基础上,优化后 支架质量减轻了23%,结构刚度整体上提高了30%以上,且第1阶固有频率提高了62%,减轻支架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结构性能,可 为发动机类似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69.
针对惯导系统结构拓扑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工况组合和等效边界处理的优化方法.以惯导系统结构件为研究对象,梳理了不同结构件的载荷工况;以刚度最大为 目标函数,以体积分数、结构频率和最大变形等作为约束条件,研究了变密度拓扑优化方法;以某惯导系统的盖板、惯性台体和外壳体3个结构件为例,进行了优化方法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设计相比,在满足系统刚度、频率及动态特性的前提下,优化后的3个结构件质量分别减小18.3%、22.6%和18.0%,整体质量减小18.7%,实现了惯导系统结构的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470.
针对大规模卫星高精度编队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吸引法则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控制方法(attraction-based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ADDPG)。首先阐述了超立方体拓扑编队拓扑构型特性,建立了卫星编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超立方体卫星编队虚拟中心用于衡量编队整体飞行状态。为解决无模型深度强化学习的探索和扩展平衡问题,设计了ε-imitation动作选择策略方法,最终提出了基于ADDPG的卫星编队控制策略。算法不依赖于环境模型,通过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可以降低学习模型初期探索过程中的盲目试错。仿真结果表明ADDPG策略以较少的能量消耗达到更高的精度,相比知名算法在加快编队收敛速度的同时,误差减少5%以上,能量消耗减少7%以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