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54篇
航空   371篇
航天技术   27篇
综合类   30篇
航天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丝杠预拉伸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实现丝杠预拉伸的方法及步骤,如何确定丝杠预拉伸量和轴承预紧量.  相似文献   
112.
弹性杆端技术是旋翼系统杆端关节轴承技术的一大进步。基于传统弹性元件工程计算方法,结合橡胶计算力学理论,创建了一套弹性杆端关节轴承性能计算方法,并且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3.
114.
国内外各材料试验机厂生产的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夹紧试样的夹头,原设计均采用手柄杠杆式,通过弹簧拉动的结构来夹紧试样.由于拉力小(一般在140~300 N之间)和夹紧试样用斜齿板的齿形配合间隙不密合等因素,一般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的机械夹头,经过较短时间使用后,就不好用了.做拉伸试验时,出现试样夹不住、试样打滑的现象,画出的拉伸曲线有波动,故给试验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液压夹头的研制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使得拉伸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5.
张春森 《推进技术》1994,15(6):68-74
概述了在固体推进剂中引入端异氰酸酯预聚物的以提高推进剂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端异氰酸酯预聚物不仅对改善和提高推进剂力学性能、尤其是低温伸长率有明显作用,而且对其它性能也有一定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16.
在Al-Mg-Li合金中加入Mn,Zn和Ag元素,提高了合金的时效硬化程度和拉伸强度,穿晶断裂的比例增加,塑性稍有降低。这些变化与形成Al6Mn粒子和Ag,Zn在δ′粒子中富集有联系。  相似文献   
117.
杨櫂 《洪都科技》2001,(4):19-24
介绍了高强度、超高强度合金钢螺栓分别采用不同的螺纹加工工艺时,进行偏斜拉伸对比试验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分析了热处理后滚压螺纹对其缺口敏感性无明显影响的因素,进一步论证了热处理后滚压螺纹工艺的可行性;并对采用热处理后滚压螺纹工艺的这两种钢螺栓进行了缺口敏感性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8.
介绍了滚压焊缝对航空发动机薄壁机匣典型高温合金GH3030、GH3536和GH4169钨极氩弧焊接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焊缝滚压后接头的室温、高温拉伸性能以及接头组织形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9.
基于粉末热等静压近净成形技术,在930℃/120 MPa/3 h的条件下开展了TA7 ELI(超低间隙)高承压泵壳体的成形研究,通过两批次粒度存在差异的粉末(粉末表面为胞晶形貌,D50为67μm、74μm)分析了制粉时的粒度波动对成形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有限元仿真手段开展了高承压泵壳体的粉末收缩规律研究。此外,根据高承压泵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的实际服役情况,对近净成形的高承压泵毛坯进行解剖,分析了特征截面位置的显微组织及硬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粉末热等静压近净成形技术制备的TA7 ELI合金力学性能达到锻件水平,粉末粒度波动对合金力学性能无显著影响,高承压泵壳体的显微组织均匀,特征截面的硬度值波动小,壳体内部流道关键尺寸实测结果与模拟预测结果的最大偏差为5.37%。  相似文献   
120.
L型复合材料机械连接接头承载能力与失效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权  陈佳  韩涵  吕榕新 《上海航天》2018,(5):137-142
L型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已应用于运载火箭结构的端框设计,但目前对于该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缺乏研究。将典型的L型连接端框简化为无弧度的平直L型接头片段,通过单向对拉试验,对6 mm和8 mm两种厚度L型机械连接接头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进行了研究。由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L型接头在拉力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A、B、C三个阶段,其中A阶段的拉力最大值可作为该类接头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接头的破坏模式,仿真与试验结果的误差为2.5%,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由数值分析表明:拉力作用下L型接头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螺栓压紧区附近和直角拐角区域的层间强度和基体强度;在原铺层信息基础上增加0°层数和降低90°层数,对接头承载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L型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