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3篇 |
免费 | 134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82篇 |
航天技术 | 406篇 |
综合类 | 51篇 |
航天 | 5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47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56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55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55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58篇 |
2003年 | 49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2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STK的星敏感器在轨视场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星敏感器在轨可能会受到太阳光、地气光等杂光干扰而影响其测量精度及姿态有效率等问题,对星敏感器的在轨视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太阳光、地气光进入星敏感器视场的条件;基于卫星工具包(STK)软件,提出了一种星敏感器视场分析的仿真方法;结合卫星轨道参数和星敏感器安装方位,在卫星零姿态、正负向侧摆下对杂光进入星敏感器视场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卫星在轨至少有2个星敏感器在同一时刻满足杂光抑制角要求。文章提出的仿真方法,适用于对任何轨道类型卫星星敏感器在轨视场的杂光分析,仿真结果对星敏感器在卫星上的优化安装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国内外导航卫星系统有效载荷技术发展状况,重点介绍美国全球导航定位(GPS)卫星系统和欧洲Galileo导航卫星的星上有效载荷技术,分析讨论了未来导航卫星有效载荷自主生存、星间链路、抗干扰等新技术以及有效载荷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3.
星载微波遥感已发展成为观测大气与地球表面的重要手段。文中叙述了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上装载使用亚毫米波探测器的必要性,提出了静止气象卫重亚毫米波探测器的系统参数要求,讨论了系统初步方案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94.
作为星载掩星技术的推广,基于飞机平台的无线电掩星技术备受关注。为了将机栽掩星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文章通过介绍机载掩星探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模拟仿真,对机载掩星的反演算法进行了探讨,并给出模拟结果:包括利用STK仿真软件生成仿真场景;采用3维射线追踪技术模拟机载无线电掩星,预报掩星事件出现的时间、仰角,模拟信号传播特征;详细研究大气层内折射率反演技术并给出反演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仿真对机载掩星工程化实现是有益的。最后展望了机载掩星探测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弱掩星信号的捕获跟踪、飞机平台的精度定位测速以及反射信号的抗干扰三项技术及工程化中需解决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数字多波束天线的多星测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星测控存在的问题和技术解决途径,提出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实现单站多星测控的方案,简要说明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指出了系统特点和技术难点。基于数字多波束天线的多星测控系统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电波折射修正公式中积分项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电波折射修正公式中积分项的数值处理方法,比较了所用累加∑法和Gauss-Legendre法的实用范围和优缺点。结果表明,高精度电波折射修正中对积分项进行处理时,采用Gauss-Legendre法进行积分计算有利于修正精度。 相似文献
997.
航天编队飞行必须测定队列的相对位置、姿态和时间,还必须有适当手段在航天器间交换工程数据和科学实验数据。研究和开发射频收发器对于我国发展航天编队飞行技术有特别的紧迫性和现实的意义。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国外在研的射频收发器研发情况,提出以实现星上测量、通信、制导、导航和控制一体化为最终目标,逐步、有层次、分阶段地开发射频收发器技术的系列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8.
搭载星与运载火箭分离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分离条件恶劣的搭载星为对象,对其与运载火箭分离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物理模型的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方程;通过对各种干扰因素的分析,计算了共同作用的扰动力矩,最终得到卫星分离的速度、卫星姿态参数和星箭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为了提高三角形星图识别算法的成功率,减少匹配过程中的计算量,进而提高星敏感器实时输出姿态的性能,提出一种星图匹配前“二次优化”选取观测三角形方法,该方法在在初选观测三角形的基础上,对观测三角形进行第二次优化筛选,进而提高星图识别环节的效率。优化选取观测三角形是基于QUEST定姿原理,将观测三角形的边与夹角的约束关系转换到像平面上。全天球遍历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12°×12°视场中,采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使一次匹配成功并输出可用于星图验证环节的较高精度姿态信息的概率提高60.9%,从总体上可大大减少星敏感器星图识别环节的计算量,并且每帧全天球定姿输出的时间一致性也被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