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68篇 |
免费 | 1234篇 |
国内免费 | 65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963篇 |
航天技术 | 1941篇 |
综合类 | 967篇 |
航天 | 48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238篇 |
2022年 | 280篇 |
2021年 | 345篇 |
2020年 | 332篇 |
2019年 | 323篇 |
2018年 | 135篇 |
2017年 | 204篇 |
2016年 | 344篇 |
2015年 | 350篇 |
2014年 | 748篇 |
2013年 | 662篇 |
2012年 | 1212篇 |
2011年 | 1135篇 |
2010年 | 740篇 |
2009年 | 970篇 |
2008年 | 1001篇 |
2007年 | 852篇 |
2006年 | 691篇 |
2005年 | 809篇 |
2004年 | 589篇 |
2003年 | 569篇 |
2002年 | 578篇 |
2001年 | 530篇 |
2000年 | 379篇 |
1999年 | 270篇 |
1998年 | 341篇 |
1997年 | 247篇 |
1996年 | 298篇 |
1995年 | 240篇 |
1994年 | 251篇 |
1993年 | 187篇 |
1992年 | 176篇 |
1991年 | 155篇 |
1990年 | 164篇 |
1989年 | 175篇 |
1988年 | 54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内绝热层分别与高硅氧纤维、芳纶纤维及碳纤维织物复合后绝热层的烧蚀性能.结果表明:绝热层与纤维织物复合可以提高绝热层的烧蚀性能;在这三种复合方法中,前两种织物分别铺设在绝热层表面的烧蚀性能优于将织物铺设在绝热层内部,后一种织物铺设在绝热层内部的烧蚀性能优于将织物铺设在绝热层表面;相比较而言,加入芳纶纤维织物绝热层的烧蚀性能最好,碳纤维织物绝热层的次之.高硅氧纤维织物绝热层的最差. 相似文献
252.
刘建军%李铁虎%郝志彪%李飞%嵇阿琳 《宇航材料工艺》2008,38(3):8-10
在介绍刺针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针刺技术用于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成型的原材料特点、工艺与应用等.分析表明,刺针的结构对于纤维引入有重要影响,合理选用刺针是针刺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复合成型的基础;针刺增强织物中材料成分、刺针和工艺的多样性,使得针刺增强织物具有相当的可设计性. 相似文献
253.
254.
简略地介绍了先进钎焊技术在航天器部件,例如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室和涡轮转子,人造卫星的钛导管,空发动机喷注器和波导器件,载人飞船的反射器,导管和蜂窝壁板,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喷管和预燃以脑空间站的管路系统等的广泛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55.
256.
257.
258.
给定适当的湍流来流边界条件是计算风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通常情况下,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很难给定一个既满足边界层自保持要求又与试验相符的边界条件.本文首先从模型方程本身出发,推导出一类近似满足κ-ε模型自保持边界条件要求的湍动能表达式.此表达式与有关文献建议的湍流边界条件比较,可以考虑湍动能随高度的变化,因而更符合实测规律;然后基于风洞试验数据,定义了一组κ-ε模型中的模型常数;最后通过模拟风洞试验的算例,验证并分析了此类湍动能边界条件配合试验常数,在标准κ-ε模型中模拟均匀大气边界层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59.
张中伟%王俊山%许正辉%李承新 《宇航材料工艺》2005,35(2):42-46
提出并制备了可以应用于1 800℃的抗氧化涂层体系,固渗法制备SiC内层,料浆涂刷法制备高温氧化物釉层和硼硅化物釉层.经扫描电镜分析涂层形貌及电子能谱分析其组成,发现C/C复合材料基材结构完整,没有发生次表面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氧乙炔焰烧蚀20 s后,失重为0.06%;1 800℃自然对流氧化试验条件下,氧化物釉层30 min的平均失重速率为0.06g/(m2·s);硼硅化物釉层60min的平均失重速率为0.2g/(m2·s).说明涂层体系在1 800℃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60.
毕红%吴先良%李民权 《宇航材料工艺》2005,35(2):34-37
采用化学镀法制备了表面镀钴的多壁碳纳米管,并将其均匀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固化成膜,形成镀钴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及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对镀钴碳纳米管的形貌、微结构与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还采用数字化网络分析仪对该复合材料在0.5~40GHz频段内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碳管质量分数(1%)和吸波介质层厚度(2.0mm)等条件下,与纯碳纳米管相比,表面镀钴碳纳米管的吸收峰往高频方向移动,吸收强度略有增加,但吸收频带并没有宽化趋势。 相似文献